[实用新型]一种内阻测试夹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86957.3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74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蔡开国;郭杰文;张炳超;陈超阳;黎梓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梧州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31/389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4 | 代理人: | 李增朝 |
地址: | 543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阻 测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阻测试夹,内阻测试夹包括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第一夹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夹头,第二夹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夹头,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基于连接件组成内阻测试夹,其中:第一夹头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部连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夹口,第一夹口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部的长度;第二夹头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二夹部连接,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夹口,第二夹口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部的长度;第一夹口和第二夹口的内角与蓄电池的六角极柱相适配。本实用新新型的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根据蓄电池六角极柱制作,从而解决了测量夹过大且受蓄电池极柱保护套影响,夹不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二次测试辅助工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阻测试夹。
背景技术
在信息机房蓄电池的日常维护中,工作人员需对蓄电池进行内阻测试,而内阻测试需要用到测试夹钳夹住蓄电池的正负极柱进行接触导电;但实际应用中部分蓄电池单体之间正负极柱由六角螺丝固定,且有塑料套保护。在开展蓄电池内阻测试时,现有技术由于测试夹钳口过大,而且受极柱保护套阻挡影响,夹不紧易滑脱,造成测量不便;同时由于测试夹夹口与电池极柱之间接触面较小,存在测试数据不准确的可能性。
因此需要一种内阻测试夹,所述内阻测试夹的夹头形状与蓄电池的六角螺丝相适配夹不紧易滑脱,且能保证内阻测试夹与蓄电池的正负极柱的接触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阻测试夹,所述内阻测试夹的夹头形状与蓄电池的六角螺丝相适配夹不紧易滑脱,且能保证内阻测试夹与蓄电池的正负极柱的接触面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阻测试夹,所述内阻测试夹包括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
所述第一夹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夹头,所述第二夹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夹头,所述第一夹部和所述第二夹部基于连接件组成所述内阻测试夹,且所述第一夹头朝向所述第二夹头,其中:
所述第一夹头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夹口,所述第一夹口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所述第一夹口上等距离设置有多个第一齿口;所述第二夹头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夹口,所述第二夹口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所述第二夹口上等距离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齿口相适配的第二齿口;
所述第一夹口和所述第二夹口的内角与蓄电池的六角极柱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部和所述第二夹部的材质为PVC绝缘塑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部基于螺栓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进行连接固定;
所述第二夹部基于螺栓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夹口的内角度数一致;
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夹口的内角度数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连接件包括连接螺栓和扭力弹簧;
所述扭力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夹部和所述第二夹部之间,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扭力弹簧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的材质为高强度不锈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梧州供电局,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梧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869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除屑的数控冲床
- 下一篇:内科用输液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