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刺穿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92881.5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60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冯锡海;曾土兴;汤瑞鹏;谢日科;肖伟栋;梁梓豪;陈泽鸿;赖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南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2 | 分类号: | G01R1/02;G01R19/145;H02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5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刺穿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刺穿保护装置,属于线缆保护技术领域。一种电缆刺穿保护装置,包括下半叶、上半叶,所述下半叶、上半叶均为半圆柱状且一端通过转轴转动相连,还包括第一夹持板,用于连接在下半叶的底部;第二夹持板,用于连接在上半叶的顶部;还包括用于改变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之间距离的锁紧部件;所述第二夹持板和上半叶顶部均开凿有穿刺孔;本实用新型能将被打钉的电缆完全包裹,即使钢钉打偏或打穿电缆也在包括的范围内,不至于伤同勾及其它电缆,也确保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了打钉过程中伤及其他电缆造成的跳闸已触电事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刺穿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刺扎器主要用在对未知电缆是否带电时的主动识别。在电缆施工时经常会碰到多条电缆并行,如果需要对其中一条进行改造施工,就必须首先对其停电后进行识别,再使用刺扎器确认该电缆是否带电。
目前电缆刺扎器打钉时,钢钉会偏离或打穿电缆时伤及同沟敷设其他运行中的电缆,存在造成跳闸或者触电事故风险,为此我们提出电缆刺穿保护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电缆刺穿保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刺穿保护装置,包括下半叶、上半叶,所述下半叶、上半叶均为半圆柱状且一端通过转轴转动相连,还包括
第一夹持板,用于连接在下半叶的底部;
第二夹持板,用于连接在上半叶的顶部;
还包括用于改变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之间距离的锁紧部件;
所述第二夹持板和上半叶顶部均开凿有穿刺孔。
优选的,所述锁紧部件包括转动杆,所述第一夹持板两端均开设有凹槽A,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在凹槽A内,所述转动杆上端固定连接有螺杆;
所述第二夹持板两端均开设有凹槽B,所述凹槽B内转动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上设有与螺杆相匹配的卡槽A;
所述锁紧部件还包括与螺杆螺纹相连的螺帽。
优选的,所述螺帽上连接有拨杆。
优选的,所述凹槽B内壁连接有第一磁块,所述卡板上连接有与第一磁块对应的第二磁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连接有水平仪。
优选的,所述下半叶底部连接卡条,所述第一夹持板上设有与卡条对应的卡槽B。
优选的,所述上半叶的直径为8cm,下半叶的直径10cm,所述上半叶和下半叶的长度均为1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刺穿保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用电缆刺扎器打钉时,钢钉有可能偏离或打穿电缆时伤及同沟敷设其他运行中的电缆,存在造成跳闸或者触电事故风险,使用此装置能将被打钉的电缆完全包裹,即使钢钉打偏或打穿电缆也在包括的范围内,不至于伤同勾及其它电缆,也确保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了打钉过程中伤及其他电缆造成的跳闸已触电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缆刺穿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缆刺穿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缆刺穿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缆刺穿保护装置图3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南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南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928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源适配器自动注胶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力设备搬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