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野外昆虫灯诱装置便携箱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94481.8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81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沈方圆;邹言;刘勇波;于福兰;李立坤;肖能文;陈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B65D25/02;A01M1/2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李德溅;徐冬涛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外 昆虫 装置 便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野外昆虫灯诱装置便携箱,包括箱体(11),所述箱体(11)的内腔设置为格状的储物槽,储物槽包括电池组及控制器槽(19),在电池组及控制器槽(19)的上侧设有诱虫模块主体槽(14),在诱虫模块主体槽(14)的左侧分别设有灯具槽(12)和昆虫收集模块槽(15)且昆虫收集模块槽(15)位于试剂槽(13)的下侧,在昆虫收集模块槽(15)的下侧设有电线槽(17)且试剂槽(13)、昆虫收集模块槽(15)、电线槽(17)、电池组及控制器槽(19)的左侧设有支架槽(16)。本实用新型的便携箱能够盛放整个灯诱装置,研究人员可单人携带便携箱、单人安装灯诱装置,能在户外无电源条件下独立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标本采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单人携带、单人安装的野外昆虫灯诱装置便携箱。
背景技术
大多数趋光昆虫对单色光具有较强烈的反应,利用昆虫的趋光行为促使昆虫聚集某一固定位置集中采集昆虫称为灯诱,是昆虫相关工作者在昆虫采集中常用的一种采集手段。灯诱可以极大地提高昆虫的采集效率。现有的昆虫灯诱设备多为企业生产的较大型杀虫灯,用以控制在田间鱼塘害虫数量,体积较大,且需要接电来维持其长时间的诱虫杀虫功能。
在野外工作的科研相关人员在面临昆虫采集工作时,往往带着科研要求,需要采集新鲜昆虫制成昆虫标本,且采集昆虫的数量和种类、采集时机都应客观,才能反映一个区域的真实昆虫生物多样性水平。现在全国多数科研工作者在灯诱时,往往采用较简单的白色大幕布加大诱虫灯的方法,这种采集方法在野外不能方便获取电源,在灯诱的过程中也不能对昆虫的采集一致客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单人携带、单人安装的野外昆虫灯诱装置便携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野外昆虫灯诱装置便携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内腔设置为格状的储物槽,储物槽包括电池组及控制器槽,在电池组及控制器槽的上侧设有诱虫模块主体槽,在诱虫模块主体槽的左侧分别设有灯具槽和昆虫收集模块槽且昆虫收集模块槽位于灯具槽的下侧,在昆虫收集模块槽的下侧设有电线槽且灯具槽、昆虫收集模块槽、电线槽、电池组及控制器槽的左侧设有支架槽;所述的灯具槽用于放置诱虫模块中的诱虫灯具、诱虫模块主体槽用于放置诱虫模块中的诱虫模块主体、昆虫收集模块槽用于放置昆虫收集模块、支架槽用于放置支撑模块、电线槽用于放置连接电池组和诱虫模块中的灯座的电线、电池组及控制器槽用于放置作为电源用的电池组和控制电池组供电时段的时间继电器。
所述电线槽的下侧和电池组及控制器槽的上侧之间还设有梯形板槽,该梯形板槽用于放置构成梯形反光腔和梯形导向腔的梯形板。
所述昆虫收集模块槽的上方还设有试剂槽,该试剂槽用于放置能够致死昆虫的试剂。
所述的试剂槽位于其左侧的支架槽和右侧的灯具槽之间。
所述支架槽的下侧设有支架定位槽,该支架定位槽用于支撑模块的底部插入。
所述的支架定位槽位于电池组及控制器槽的左侧。
所述的箱体上设有便于携带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箱能够盛放整个灯诱装置,昆虫相关研究人员可单人携带便携箱、单人安装灯诱装置,能在户外无电源条件下独立工作;昆虫相关研究人员在目标采集点设置诱虫装置后,待第二天检查昆虫收集模块即可,采集过程简易客观且可按需求跟换诱虫灯具,携带简易;该便携箱中的灯诱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维修方便、携带简易、可按需求跟换诱虫灯具、自备电源、防风防雨、操作简易、工作可定时、自动收虫无需人工等待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野外昆虫灯诱装置便携箱的内腔布局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944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