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光互补浮床式超声波碳纤维除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96184.7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4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曾国明;魏奇科;谭淼;张金玺;解子强;陈添翼;元晨晨;谷泓志;汤新月;秦小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熊传亚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光 互补 浮床式 超声波 碳纤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光互补浮床式超声波碳纤维除藻装置,主要包括浮床、超声波发射器、太阳能电池板、风能发电装置、逆变器、蓄电池以及植物带;其中,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支架固定在一个浮床的上方,风能发电装置固定在另一个浮床的上方,逆变器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风能发电装置中间,并通过电缆与太阳能电池板、风能发电装置相连,蓄电池与逆变器连接,超声波发射器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植物带固定于所述风能发电装置所在一侧的浮床上,浮床的下方安有活性碳纤维生态膜。通过上述装置,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给超声波发射器供能,除藻抑藻,另一方面,活性碳纤维生态膜与水体中的水华接触,利用微生物溶解藻类,从而达到共同除藻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光互补浮床式超声波碳纤维除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和由其导致的藻类爆发灾害己成为我国许多地区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和由其导致的藻类泛滥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目前国内的治理技术都无法全面有效地对藻类进行治理,这使得水体富营养化及藻类地危害还在不断加剧。
现阶段除藻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物理除藻、化学除藻、生物除藻。化学方法包括投加药剂法、粘土絮凝法、预氧化法及活性碳法等,但其对水生生态的破坏较大。生物除藻虽然生态安全性较好,但其治理周期较长,治理效果缓慢;物理法因其见效快、操作简便、但成本较高,且治理效果不彻底。解决藻华问题应当秉承节能减排的宗旨,所研发的技术不仅要能解决藻华问题,还要尽量减小对环境危害程度、降低能源消耗量。因此,寻求有效的、安全的控制藻华的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风光互补浮床式超声波碳纤维除藻装置,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给超声波发射器供能,清除水中藻类,且活性碳纤维生态膜与水体中的水华接触,利用微生物溶解藻类,从而达到共同除藻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风光互补浮床式超声波碳纤维除藻装置,主要包括浮床、超声波发射器、太阳能电池板、风能发电装置、逆变器、蓄电池以及植物带;其中,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支架固定在一个浮床的上方,所述风能发电装置固定在另一个浮床的上方,所述逆变器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风能发电装置中间,并通过电缆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风能发电装置相连,所述蓄电池与所述逆变器连接,所述超声波发射器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所述植物带固定于所述风能发电装置所在一侧的浮床上,所述浮床的下方安有活性碳纤维生态膜。
进一步地,所述逆变器上方安装有遮板。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风能发电装置叶片为3片或者4片。
进一步地,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输出功率为150W-300W,每日产电量能够使装置运行100min-180min。
进一步地,所述的风能发电装置的输出功率为150W-400W,每日产电量能够使装置运行150min-300min。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的容量为48V。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发射器的超声波强度为20KHz-10MHz。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碳纤维生态膜下端挂有重物。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发射器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浮床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带中的植物可以为一种或多种混种。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961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折叠式铁架台
- 下一篇:一种儿科用医学检验样本转运箱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