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内衣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96278.4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82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丁超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义乌市双漫针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04 | 分类号: | A41D1/04;A41D27/00;A41D27/18;A41D2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内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内衣,旨在解决在内衣上增加的拉链与皮肤直接接触会对使用者的皮肤产生一定的伤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新型内衣,包括内衣本体,内衣本体包括衣身和衣袖,衣身包括左挡片和右挡片,左挡片和右挡片上均设置有链条,衣身靠近右挡片的一端连接有拉链头,左挡片上缝制有耐磨连接片,耐磨连接片由经纱和纬纱每隔一根交织一次编织而成,经纱和纬纱的交织点排列紧密,经纱和纬纱均呈倾斜设置,耐磨连接片的一侧设置有半弧形凸起,半弧形凸起的内部设置有尼龙万向球,半弧形凸起的内部设置有供尼龙万向球滚动的空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内衣,能够解决在方便内衣穿脱的同时防止拉链与使用者的皮肤直接接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内衣。
背景技术
针织内衣是纺织服装市场最受消费者关注的服装品种之一,有“人体第二皮肤”之称。内衣的主要功能是保暖、吸汗、保护人的体肤以及避免弄污外衣等。内衣作为贴身穿着的衣物,通常需要具有良好的舒适度和保暖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也对内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较为肥胖的女性,除了希望内衣能够达到调整胸型的目的,还希望内衣具有束腰的效果。目前具有束腰功能的美体内衣穿在身上通常比较紧绷,让穿着者有被勒住的感觉,尽管这种美体内衣带来了束腰的效果,但是会造成穿着者的行动不便,穿着不舒适。
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5161913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女性内衣,女性内衣具有内衣正面和内衣背面,内衣正面和内衣背面为无缝一体编织而成,内衣正面包括胸部区域、位于所述胸部区域下方的腰腹部区域,以及拉链,其中,每个胸部区域包括肩带、罩杯、围绕在所述罩杯下方的罩杯支撑部,腰腹部区域的两侧包括腰部收紧部,每个腰部收紧部均向后延伸到所述内衣背面,除了拉链外,女性内衣的各部分均为无缝一体编织而成并具有不同的弹性,腰部收紧部的弹性大于女性内衣其他部分的弹性。
上述女性内衣根据“脂肪可流动性”原理,利用其中各部分不同的弹性所产生的不同收缩性重修、重塑使用者的身体曲线,尤其是胸部曲线和腰部曲线,且该女性内衣无需钢圈,通过第一、第二胸部区域中的罩杯支撑部对置于罩杯内的乳房起到支撑塑形的作用,设置在内衣正面的拉链,使用者能够快速地穿上或脱下该内衣,便于穿戴,腰腹部区域两侧的腰部收紧部能够收紧使用者的腰间脂肪,达到良好的束腰效果,腰部收紧部的弹性大于该女性内衣其他弹性部分的弹性,使得在保证舒适度的同时,能够着重对腰部进行收缩调整。上述方案使用拉链虽然方便内衣的穿脱,但由于内衣是贴身穿着的,拉链与皮肤直接接触会对女性使用者的皮肤产生一定的伤害。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内衣,在拉链头、链条与使用者的皮肤之间增加耐磨连接片,防止拉链头拉动过程中与皮肤直接接触,且耐磨连接片与拉链头之间的磨损较小,增加拉链头和耐磨连接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内衣,包括内衣本体,所述内衣本体包括衣身和衣袖,所述衣身包括左挡片和右挡片,所述左挡片和右挡片上均设置有链条,所述右挡片上连接有拉链头,所述左挡片上缝制有耐磨连接片,所述耐磨连接片由经纱和纬纱每隔一根交织一次编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的交织点排列紧密,所述经纱和纬纱均呈倾斜设置,所述耐磨连接片的一侧设置有半弧形凸起,所述半弧形凸起的内部设置有尼龙万向球,所述半弧形凸起的内部设置有供所述尼龙万向球滚动的空腔,两个所述链条均通过子母扣分别与所述左挡片和右挡片连接,所述左挡片上设置有尼龙搭扣绒面,所述右挡片上连接有与所述尼龙搭扣绒面配合的尼龙搭扣钩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义乌市双漫针织有限公司,未经义乌市双漫针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962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