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限位卡槽式锚索测力计承载垫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97021.0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7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崔春晓;陈正林;侯征;刘洋;朱自强;孙伟;阳超;杨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5/04 | 分类号: | G01L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限位 卡槽式锚索 测力计 承载 垫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限位卡槽式锚索测力计承载垫板装置,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主体基座、环形限位槽、限位肋板及垫板中心孔,锚索的钢绞线从垫板中心孔穿过,环形限位槽将锚索测力计合金钢圆筒的厚壁以内嵌的形式固定,同时限位肋板焊接于主体基座,以双重固定的方式,预防锚索测力计在承载垫板上出现滑移。通过上述针对原有承载垫板的双重优化,可保证锚索测力计安装基面与钻孔中心轴线方向相互垂直及准确对中,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荷载,同时消除锚束张拉过程中锚索测力计在承载垫板上滑移现象的产生,避免测值偏小或失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限位卡槽式锚索测力计承载垫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路网不断向着纵深发展,由于人工开挖形成的高陡路堑边坡稳定性监测日趋重要,作为边坡监测中最常用的监测技术之一,锚索应力监测通过布设于公路边坡加固工程中锚索上的高敏感性传感器,可测得滑坡体下滑力,从而实现对锚固工程局部稳定性的监测预警。在边坡锚索应力监测中,锚索测力计需安装在锚头部位,用以测量锚索荷载变化,锚索测力计安装基面须与钻孔中心轴线方向相互垂直并准确对中,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荷载,但实际工程中,在锚束张拉过程中,往往可能会超过安装的偏差范围,从而会引起锚索测力计在承载垫板上的滑移,导致锚索测力计测值偏小或测值失真。
限位卡槽式锚索测力计承载垫板装置是通过限位肋板限制锚索测力计合金钢圆筒外壁,以及环形限位槽内嵌锚索测力计合金钢圆筒的厚壁,以在安装时准确对中并预防锚索测力计在承载垫板上出现滑移,保证承压面平整结合以便荷载均匀传递。该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充分考虑了锚索张拉时锚索测力计在承载垫板上滑移产生的偏差,通过对承载垫板的双重改进,预防滑移产生的过大偏心荷载。同时,限位卡槽式锚索测力计承载垫板的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可有针对性的预制作成标准件,方便在边坡地质条件复杂、场地及设备受限等情况下开展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限位卡槽式锚索测力计承载垫板装置,以在安装时准确对中并预防锚索测力计滑移出现偏心荷载。该装置通过限位肋板限制锚索测力计合金钢圆筒外壁,以及环形限位槽限制锚索测力计合金钢圆筒的厚壁双重优化来限制锚索张拉时锚索测力计在承载垫板上滑移所带来的误差,以解决锚索张拉过程中人为安装锚索测力计所带来的误差等问题。
该装置包括主体基座、环形限位槽、限位肋板及垫板中心孔,主体基座中心设置垫板中心孔,垫板中心孔外部为环形限位槽,环形限位槽外环均匀布置多个限位肋板。安装时,承载垫板底面与支墩或工作锚板相连,通过顶面环形限位槽以及限位肋板的约束,将承载垫板顶面与锚索测力计相连接,预应力锚索的钢绞线从垫板中心孔穿过,通过锁紧装置将预应力锚索进行锁定。
环形限位槽内径为80mm,外径为110mm,槽深3mm,以主体基座中心为圆心,凹槽预制于主体基座上。
限位肋板有三个,规格为10×5×5mm,每两个限位肋板相隔120°,焊接于主体基座上。
限位肋板通过限制锚索测力计的合金钢圆管外壁对其进行固定。
承载垫板的预制环形限位槽通过内嵌的形式将锚索测力计的合金钢圆管厚壁进行固定。
主体基座的规格为200×200×20mm。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该装置针对性的提出了环形限位槽及限位肋板双重优化改进,可方便对中,避免张拉过程中锚索测力计在承载垫板产生滑移,消除由此带来的误差影响,现场施工简便,可操作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公路、矿山、水利水电等工程的锚索应力监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卡槽式锚索测力计承载垫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卡槽式锚索测力计承载垫板装置的三维结构等轴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未经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970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