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电子线路板PCB的推挽式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98979.1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5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球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球林 |
主分类号: | H01F19/08 | 分类号: | H01F19/08;H01F27/28;H01F27/30;H01F27/26;H01F27/29;H01F27/40;H01F41/04;H01F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22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子 线路板 pcb 推挽式 变压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线路板PCB的推挽式变压器,包括变压器壳体;设置在变压器壳体内的PCB板;设置在PCB板的上端面的第一线圈、设置在中间层的若干个线圈、及下端面的第二线圈;与PCB板的上端面卡接的第一磁芯;与PCB板的下端面卡接的第二磁芯;设置在PCB板上的四个引脚;设置在PCB板的上端面的第一控制器;设置在PCB板的上端面的第一二极管;设置在PCB板的下端面的第二控制器;设置在PCB板的下端面的第二二极管;设置在PCB板的上端面及下端面的多个电容。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将变压器绕组用电子线路板PCB铜线替代的方式实现,变压器绕组集成分布到电子线路板PCB中,不再需要人工绕制,保持高度的生产一致性和可靠性,且制作简单,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子线路板PCB的推挽式变压器。
背景技术
目前,1-3瓦的微功率隔离电源采用如图1所示的自激推挽式,如图2所示的其他激推挽式的设计方式,其用来做隔离之用的推挽式变压器采用漆包线的绕制工艺,其制造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缺陷:
1)变压器漆包线绕组多,圈数多,人工绕制困难,机器绕制成本高,机器维护困难;
2)加工变压器时,由于人的参与,参数偏差大,容易出错,一致性差,存在批次不良问题);
3)变压器使用的漆包线种类多,难于管理;
4)变压器漆包线线头线尾焊接至微功率隔离电源电路板PCB上时,焊接点多,焊接困难,制造复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线路板PCB的推挽式变压器,旨在解决现有的推挽式变压器采用漆包线的绕制工艺,其制造非常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电子线路板PCB的推挽式变压器,其中,包括:
变压器壳体;
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壳体内的PCB板;
设置在所述PCB板的上端面的第一线圈;
设置在所述PCB板的中间层的若干个线圈;
设置在所述PCB板的下端面的第二线圈;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对应的第二圆心、所述第一线圈对应的第一圆心、中间层的若干个线圈一一对应的圆心均在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圆心、第二圆心、中间层的若干个线圈一一对应的圆心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PCB板;
其中,第一线圈作为变压器原边绕组的其中一组,第二线圈作为变压器原边绕组的其中另一组,中间层的若干个线圈中有部分线圈作为变压器副边绕组;
与所述PCB板的上端面卡接、且下端部至少贯穿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磁芯;所述第一磁芯位于所述变压器壳体内;
与所述PCB板的下端面卡接、且上端部至少贯穿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磁芯;所述第二磁芯位于所述变压器壳体内;
设置在所述PCB板上的四个引脚,分别记为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及第四引脚;其中,所述第一引脚与输入地连接,所述第二引脚与输入正连接,所述第三引脚与输入地连接,所述第四引脚与输入正连接;
设置在所述PCB板的上端面的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变压器原边绕组以及输入连接;
设置在所述PCB板的上端面的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与变压器副边绕组连接;
设置在所述PCB板的下端面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与变压器副边绕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球林,未经王球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989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