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鼠离体颅骨micro-CT扫描固定盒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99607.0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3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肖文昌;徐帅;颜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瑞福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46 | 分类号: | G01N23/0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鼠离体 颅骨 micro ct 扫描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鼠离体颅骨micro‑CT扫描固定盒,包括设于长方体扫描盒内的两颅骨装载腔室,分设于颅骨装载腔室内的样品夹持层,样品盖及连接组件。样品夹持层包括样品保湿垫及样品缓冲层,样品保湿垫包括样品垫本体及圆顶形颅骨托台,颅骨托台与鼠离体颅骨的颅底内面的弧度对应,样品垫本体朝颅骨托台的一侧延伸有颅骨前端容置面。长方体扫描盒的相对左、右盒面设于micro‑CT扫描区域外,连接组件包括分设于左、右盒面顶部的连接柱,对应连接柱的连接孔及环扣件,环扣件与连接柱拆卸连接。固定盒解决了鼠离体颅骨在扫描床上固定扫描问题,减少扫描区域内影响扫描结果的不必要结构,避免伪影产生,稳定性强、扫描成像质量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影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鼠离体颅骨micro-CT扫描固定盒。
背景技术
CT(Computer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以下简称CT)是一种医学影像设备,其成像基本原理是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转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处理形成断层成像。
Micro-CT是应用于鼠及离体样本,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的CT设备,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前科学研究,目前最大的一类应用是进行离体骨骼显微成像,即利用Micro-CT的超高空间分辨率观察骨骼内部诸如骨小梁等微观结构。
目前在利用Micro-CT进行离体鼠颅骨扫描时,没有针对离体鼠颅骨的固定用支架,往往采用粗放的方式直接摆放在扫描床上,再利用胶带等进行简单固定进行扫描。
现有的技术存在很多缺点:
首先,离体鼠颅骨很薄,结构较为脆弱。在进行Micro-CT扫描时,床位的轻微震动、仪器内部气流的影响等都会引起标本的偏移。为了避免偏移造成的运动伪影,我们往往采取紧密缠绕的方式固定骨组织。这种方法往往会使标本变形,影响到三维模型的美观,甚至破坏骨组织。
其次,Micro-CT使用的床位一般使用碳纤维材质,简单的将鼠颅骨和和床位贴合会使得重建后骨头的图像收到扫描床的影响产生部分容积效应。最终观察到的图像会略强于真实的数值。
再次,Micro-CT的有效成像区域口径是以活体动物为目标设计的,在模型鼠扫描时只是做简单的垫高处理。在进行鼠颅骨离体扫描时,要将样品的中心尽量放在扫描视野的中心,这样能够减少探测器的增益差异造成的环状伪影,但现有的垫高处理方式实现样品的中心置于扫描视野的中心费时费力且精度不高。
另外,成像视野径向长度可达到30mm,而离体鼠颅骨断层厚度不到2mm,简单的摆放扫描对于较大的成像视野来说是一种浪费,同时也对实验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设置一种全新的micro-CT扫描固定盒,如何避免样品盖和扫描盒之间的连接固定结构影响扫描成像结果,如何避免鼠离体颅骨的固定结构影响扫描成像结果及破坏鼠离体颅骨均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鼠离体颅骨micro-CT扫描固定盒,解决了鼠离体颅骨在扫描床上进行固定扫描的问题,且通过增强鼠离体颅骨及盒体本身的稳定性,减少扫描区域内不必要且影响扫描结果的结构组件,减少了micro-CT扫描伪影的产生,提高扫描成像结果的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瑞福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瑞福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996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弹簧冲击锤
- 下一篇:一种电陶炉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