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运动呼吸康复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01281.0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35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凤梅;杨月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凤梅 |
主分类号: | A63B23/18 | 分类号: | A63B2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5000 云南省曲***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动 呼吸 康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动呼吸康复机,包括呼吸训练管、活塞筒A、活塞筒B和口含管;所述呼吸训练管前侧面中部垂直贯穿熔接有口含管,所述口含管左右两侧呼吸训练管内腔分别设置有单向通气腔A和单向通气腔B,所述单向通气腔A和单向通气腔B左右两侧面对称横向贯穿开设有通气孔C,所述单向通气腔A和单向通气腔B中部均横向滑动贯穿有滑杆,两组所述滑杆外壁上均固定粘接有橡胶盘。本实用新型结构更为简单,且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大大降低了呼吸训练装置的造价,进而降低了使用者呼吸训练的成本,且本装置整体结构小巧,可以方便使用者随身携带,进一步方便了使用者的呼吸训练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训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运动呼吸康复机。
背景技术
人在正常吸气时,横膈膜收缩和外肋间肌收缩,当用力吸气时,还需吸气辅助肌,如斜方肌、斜角肌的协助,这些肌肉收缩的结果使得胸阔上举,胸腔空间扩大到极限,因此需要对吸气肌进行锻炼,呼吸训练器采用阻抗训练基础原理,使用者透过呼吸训练器呼吸时需费力去抵抗训练器设定的阻抗,借此增加呼吸肌强度与耐受度。
但现有的医用呼吸训练装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体积较大,不能方便使用者携带使用的缺点,且现有的医用呼吸训练装置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大,提高了使用者呼吸训练需要花费的费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运动呼吸康复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呼吸康复机,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运动呼吸康复机,包括呼吸训练管、活塞筒A、活塞筒B和口含管;
所述呼吸训练管前侧面中部垂直贯穿熔接有口含管,所述口含管左右两侧呼吸训练管内腔分别设置有单向通气腔A和单向通气腔B,所述单向通气腔A和单向通气腔B左右两侧面对称横向贯穿开设有通气孔C,所述单向通气腔A和单向通气腔B中部均横向滑动贯穿有滑杆,两组所述滑杆外壁上均固定粘接有橡胶盘;
所述口含管左右两侧呼吸训练管内腔分别设置有活塞筒A和活塞筒B,所述活塞筒A和活塞筒B外壁与内壁之间均贯穿开设有通气孔B,所述口含管左右两侧呼吸训练管外壁与内壁之间均贯穿开设有通气孔A,所述口含管左右两侧呼吸训练管内腔对称设置有推板,两组所述推板与活塞筒A和活塞筒B之间固定粘接有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组所述橡胶盘左侧面均横向向左固定粘接有橡胶支撑柱,两组所述橡胶盘分别位于单向通气腔A内腔和单向通气腔B内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单向通气腔A和单向通气腔B均位于活塞筒A和活塞筒B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组所述推板均与呼吸训练管内壁螺纹连接,两组所述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中部均横向固定粘接有转杆,两组所述转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粘接有转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活塞筒A和活塞筒B外壁上均固定套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与通气孔B具体均为多组,且橡胶圈与通气孔B交错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一种运动呼吸康复机,通过呼吸训练管、单向通气腔A、单向通气腔B、活塞筒A、活塞筒B、弹簧、推板和口含管的设置,使得本装置相对于传统的呼吸训练装置而言,本装置的结构更为简单,且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大大降低了呼吸训练装置的造价,进而降低了使用者呼吸训练的成本,且本装置整体结构小巧,可以方便使用者随身携带,进一步方便了使用者的呼吸训练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凤梅,未经杨凤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012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蛋白酸奶生产用水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寒医疗耳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