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推顶式老人起身转移用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01376.2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86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职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7/10 | 分类号: | A61G7/10;A61G5/00;A61G5/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石艳红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顶式 老人 起身 转移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推顶式老人起身转移用辅助装置,包括车架以及踏板,所述车架下部设置腿部固定机构,踏板上位于翘框处设置有用于对翘框限位的限位机构,车架中部还设置有背部支撑机构,背部支撑机构包括对称并滑动设置在车架两侧的调节杆,调节杆之间连接着胸前减震圈;其中一个调节杆外侧铰接有二号推背臂,二号推背臂端部滑动套设有固定套,固定套上一体连接有推背杆,推背臂上设置齿条状的止位槽,固定套外侧穿设有与齿条配合的止位螺钉。本实用新型用推背杆辅助老人起身,设计巧妙,且蜗轮与蜗杆的自锁,从而让推背杆始终抵压在人体背部,从而让老人跟随车架移动过程中不会倾倒,使用便捷,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推顶式老人起身转移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老年人造成行动不便的最多的原因是由于腿部肌肉缺乏日常锻炼,许多老人由于站立困难,通常需要他人协助才能从床上转移到座椅上,再从座椅到床上的过程中也需要他人协助通过抱的方式转移。
在这一过程中导致老人手部和腿部锻炼的积极性下降,进而进一步造成腿部肌肉萎缩,站立和行走愈发困难,形成一种越发严重的恶性循环;老年人原本可以通过手部拉动稳固的物体起身进行良性的手部肌肉锻炼,但从床上或座椅上转移的过程中站立则需要他人搀扶,类似的问题一方面严重影响了老人行走锻炼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成为了其家人的巨大负担,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用于辅助站立的装置专业化程度过高,比如辅助站立的座椅和站立式轮椅,多属于专业医疗器械,由于价格等多方面因素,不能在广大家庭中推广和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推顶式老人起身转移用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推顶式老人起身转移用辅助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车架以及车架下方连接的踏板,所述车架下部设置腿部固定机构,所述腿部固定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车架底部的橡胶板,车架上位于橡胶板下方铰接有框体,框体前端为翘框,后端为锁框,踏板上位于翘框处设置有用于对翘框限位的限位机构,车架中部还设置有背部支撑机构,背部支撑机构包括对称并滑动设置在车架两侧的调节杆,调节杆之间连接着胸前减震圈;其中一个调节杆外侧铰接有二号推背臂,二号推背臂端部滑动套设有固定套,固定套上一体连接有推背杆,推背臂上设置齿条状的止位槽,固定套外侧穿设有与齿条配合的止位螺钉;连接有推背臂的调节杆向下延伸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底部设置转动槽,固定板上通过一号固定柱转动连接有蜗轮,转动槽内设置有蜗杆,蜗杆端部连接摇臂,所述蜗轮端面和二号推背臂之间通过一号推背臂铰接。
进一步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台,固定台上靠近翘框的一端设置卡板,另一端设置踩板。
进一步的,踏板底部设置推动轮,推动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对前滚球和后滚球。
进一步的,车架顶部设置有握把。
进一步的,车架顶部向一侧延伸设置有推把。
进一步的,固定板和转动槽外侧设置有罩盖。
进一步的,推背杆外包裹有缓冲垫。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蜗杆带动蜗轮旋转,从而让蜗轮通过一号推背臂带动二号推背臂转动,从而用推背杆辅助老人起身,设计巧妙,且蜗轮与蜗杆的自锁,从而让推背杆始终抵压在人体背部,从而让老人跟随车架移动过程中不会倾倒,使用便捷,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用于体现蜗轮蜗杆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职业大学,未经苏州市职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013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板剔除机可变挡板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便捷的光头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