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片小车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02628.3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69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刘聪;钟家图;赵永新;梁友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9/14 | 分类号: | B66C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刘康平 |
地址: | 5114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片 小车 输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片小车输送装置,包括行走梁,行走梁的两侧对称设置于盾构机上,行走梁内安装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沿行走梁上移动;行走机构包括主动小车,主动小车上设有行走电机,行走电机与移动装置相连,主动小车的右侧与第一从动机构相连,第一从动机构与第二从动机构相连,第一从动机构与第二从动机构的结构相同;盾构机上设有控制器,控制器与行走机构电性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至少四个起吊位点,通过增加第二从动机构从而增加起吊重量,同时减少单个葫芦承重,减少磨损且运输更加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片小车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伴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及轨道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直径盾构机用于轨道交通的建设当中。现有技术中,盾构机管片吊重采用横梁运输的方式,对于9米机的大管片,现有的管片小车出现运输横梁承重不足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片小车输送装置,旨在解决横梁载重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片小车输送装置,包括行走梁,所述行走梁的两侧对称设置盾构机上,所述行走梁上安装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沿行走梁移动;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主动小车,所述主动小车上设有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与移动装置相连,所述主动小车的右侧与第一从动机构相连,所述第一从动机构与第二从动机构相连,所述第一从动机构与第二从动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盾构机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行走机构电性相连。
进一步,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电机输出轴相连,所述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大齿轮与链轮相连,链轮的后端对称设置有前主动行走轮和后主动行走轮,链轮、前主动行走轮和后主动行走轮通过主动链条相连,前主动行走轮和后主动行走轮分别通过主动滚轮轴与主动车轮相连,所述主动车轮位于行走梁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从动机构包括从动小车,所述从动小车的左侧通过第一连接板与主动小车相连,所述从动小车前端与环链电动葫芦相连,所述环链电动葫芦的下端与管片夹具相连,所述从动小车的下端设有从动车轮,所述从动车轮位于行走梁上,所述从动小车的右侧通过第二连接板与第二从动机构相连。
进一步,所述管片夹具包括两组夹具臂,所述夹具臂下端铰接夹具座,所述夹具臂上端设有吊架,所述吊架与环链电动葫芦相连。
进一步,所述第二从动机构的数量至少为1个,相邻的第二从动机构通过第三连接板相连。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耳板、第二连接耳板和第三连接耳板的厚度为3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对称设置有两条行走梁,行走梁上安装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包括第一从动机构和第二从动机构,一个行走机构具有至少两个环链电动葫芦,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至少四个环链电动葫芦,通过控制环链电动葫芦的升降来吊运管片,通过增加第二从动机构的数量,从而增加起吊重量,同时减少单个葫芦承重,减少磨损且运输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行走机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结构图;
1-行走梁,2-主动小车,3-小齿轮,4-大齿轮,5-链轮,6-前主动滚轮,7-后主动滚轮,8-从动小车,9-环链电动葫芦,10-管片夹具,11-行走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026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