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电厂泵房前池测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02645.7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17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吴东栋;张志义;陈姝;管朝鹏;李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8 | 分类号: | G01B21/08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厂 泵房 前池测淤 装置 | ||
本公开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厂泵房前池测淤装置。该核电厂泵房前池测淤装置包括:横梁、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测淤组件以及第一滑轨;测淤组件用于检测前池池底的淤泥厚度;第一滑轨设置在前池的一侧;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一支撑杆连接在第一底座上;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一底座连接,并设置在第一滑轨上;第二支撑结构的第二支撑杆连接在第二底座上,第二底座底端设置滚轮,第二支撑结构设置在与前池的另一侧,横梁架设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顶端,测淤组件连接在横梁上;第一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测淤组件沿第一滑轨移动。本公开实施例有利于检测人员准确的掌握前池池底的淤泥状态,便于后续清淤工作的开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厂泵房前池测淤装置。
背景技术
核电厂泵房前池为位于联合泵房外侧,属于取水隧洞和鼓网之间的一个矩形的露天水池。前池为核电站系统提供冷却海水,是核电站冷却系统的重要部分。随着核电厂运行时间的增加,核电厂前池的底部堆积大量沉积物。若不对其进行及时清淤,则有可能造成后面滤网的正常工作,进而影响核电厂的安全运行。因此,需要对这些前池区域进行定期的检查,为进一步的清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相关技术中,对前池的底部淤泥的测量大多是通过人工测量的,即通过吊篮和吊车将人员吊到前池中,然后潜到前池的水中进行测试。这样,人员的安全风险较高,测量的数据是一些离散的点,测量精度也不高。如果采用水下机器人测量,由于前池的水流湍急,机器人很难在池子中稳定地游动,同时水下机器人的电缆如发生断裂,将进入滤网带来风险。因此,如何安全有效的测量前池底部的淤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核电厂泵房前池测淤装置,所述核电厂泵房前池测淤装置包括:横梁、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测淤组件以及第一滑轨;
所述测淤组件用于检测前池池底的淤泥厚度;
所述第一滑轨设置在所述前池的一侧;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上;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第二支撑杆、第二底座,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底座底端设置滚轮,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设置在与所述前池的另一侧,所述前池的一侧与所述前池的另一侧相对;
所述横梁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顶端,所述测淤组件连接在所述横梁上;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横梁、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以及测淤组件沿所述第一滑轨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核电厂泵房前池测淤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横梁表面设置第二滑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测淤组件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测淤组件沿所述第二滑轨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核电厂泵房前池测淤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和所述测淤组件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测淤组件上下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滚轮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中,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滚轮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横梁由多个横梁组件通过连接件连接而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有多个第一支撑杆组件通过连接件连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026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互感器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位移传感器的检定校核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