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动力生态湿地法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07249.3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0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叶先建;潘志勇;曾奕群;黄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绿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罗振国 |
地址: | 514000 广东省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动 生态 湿地 农村 污水处理 系统 | ||
1.微动力生态湿地法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态湿地(1),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湿地(1)侧边设置有兼氧池(2),在兼氧池(2)内设置有组合填料,在兼氧池(2)底部设置有下布水管(4),在下布水管(4)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布水孔;
在兼氧池(2)侧边的地面上设置有基坑,在基坑内设置有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与外部污水管网导通连接,在预处理系统的池体内水体上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浅层曝气管(8),浅层曝气管(8)通过管路导通连接有充氧风机(9);在浅层曝气管(8)上方的水体内设置有潜水泵(10),潜水泵(10)通过管路与下布水管(4)导通连接;
所述生态湿地(1)由池体(1a)、填充在池体(1a)内的种植填料层(1b)、分布在池体(1a)内的生态湿地布水管(1c)、分布在种植填料层(1b)内的生态湿地布气管(1d)及种植在种植填料层(1b)上的水生植物(1e)组成;所述生态湿地布水管(1c)与兼氧池(2)导通连接,所述生态湿地布气管(1d)与充氧风机(9)通过管路导通连接,池体(1a)侧壁设置有供处理后的水体外排的排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生态湿地法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兼氧池(2)上填料支架上面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上布水管(2a),在上布水管(2a)内套设有布气管(2b),在布气管(2b)侧壁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布气孔(2c),在上布水管(2a)上设置有排气管(2d);所述上布水管(2a)两端分别与潜水泵(10)和下布水管(4)通过管路导通连接;所述布气管(2b)通过管路与充氧风机(9)导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动力生态湿地法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布水管(2a)沿兼氧池(2)周向布置呈环形结构,上布水管(2a)通过三通接头和进水管(14)配合与潜水泵(10)导通连接,通过三通接头和导水管(15)配合与下布水管(4)导通连接;与充氧风机(9)导通连接的导气管穿过上布水管与布气管(2b)导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生态湿地法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兼氧池(2)侧边导通连接有调整池(3),所述生态湿地布水管(1c)与调整池(3)导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动力生态湿地法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兼氧池(2)上填料支架上方中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二集水管(18),所述第二集水管(18)两端设置有端盖且在管壁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若干集水孔;第二集水管(18)导通连接有溢流管(19),所述溢流管(19)出水端位于调整池(3)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动力生态湿地法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湿地(1)侧边的地面上一体成型有箱体结构(11),所述兼氧池(2)和调整池(3)成形在箱体结构(11)内,在调整池(3)侧边的箱体结构内成形有设备房(12),兼氧池(2)、调整池(3)和设备房(12)呈品字排列;在箱体结构(11)顶部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13),太阳能光伏板(13)依据连接有智能控制器和蓄电池(13a),所述智能控制器、蓄电池(13a)和充氧风机(9)设置在设备房(1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绿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绿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0724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