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臭氧氧化的絮凝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10299.7 | 申请日: | 2020-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3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占孟;鲍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330099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臭氧 氧化 絮凝 反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臭氧氧化的絮凝反应装置,其包括池体和臭氧发生器,池体内设有中心管,中心管的上端通过臭氧管连接到臭氧发生器,中心管的下端连接旋转连接装置,旋转连接装置的下端连接臭氧布气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采用混凝‑臭氧氧化技术,同时加入了紫外光催化相结合,进一步保证了絮凝效果;臭氧布气板采用侧边出气,臭氧喷出时会产生反向力,使得臭氧布气板旋转,进而使得侧搅拌杆和下搅拌杆旋转,达到搅拌的目的,无需单独设置搅拌系统,使得系统结构更加简单;紫外灯还能起到消毒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臭氧氧化的絮凝反应装置,属于絮凝反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臭氧是有鱼腥气味的淡蓝色气体,臭氧有强氧化性,是比氧气更强的氧化剂。臭氧具有的强氧化性是因为臭氧分子中氧原子具有强亲电子或亲质子性。臭氧分解后产生新生态氧原子,在水中可形成具有强氧化作用基团-羟基自由基,可快速除去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而自身分解为氧,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现有技术中臭氧氧化絮凝装置存在在结构复杂,且直接将臭氧投入污水中混凝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臭氧氧化的絮凝反应装置,该絮凝反应装置采用混凝-臭氧氧化技术,同时加入了紫外光催化相结合,絮凝效果好,同时利用臭氧进入污水中来达到搅拌的效果,简化了装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基于臭氧氧化的絮凝反应装置,其包括池体和臭氧发生器,所述池体内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上端通过臭氧管连接到所述臭氧发生器,所述中心管的下端连接旋转连接装置,所述旋转连接装置的下端连接臭氧布气板,所述臭氧布气板由多个臭氧布气单元组成,多个所述臭氧布气单元围成闭合结构,每个所述臭氧布气单元均由一个弧面板和直面板组成,相邻两个所述臭氧布气单元的弧面板和直面板相连接,并沿着同一时针方向排布,所述直面板上开有出气孔。
所述池体的内部设有紫外灯集成板,所述紫外灯集成板通过连接杆连接到所述池体的内壁,所述紫外灯集成板位于所述臭氧布气板的上方。
所述紫外灯集成板的下端开有多个紫外灯管槽,每个所述紫外灯管槽内均设有一个紫外灯管。
所述中心管穿过所述紫外灯集成板,多个所述紫外灯管绕着所述中心管排布。
所述臭氧布气板的下端连接下搅拌杆,所述下搅拌杆为“⊥”结构。
所述臭氧布气板的上端和下端各连接两个侧搅拌杆,所述侧搅拌杆为倒置的“L”结构,上端的两个所述侧搅拌杆相对于所述中心管对称,下端的两个所述侧搅拌杆相对于所述下搅拌杆对称。
所述池体的下端设有排泥管,所述池体的一侧设有出水管。
所述臭氧布气板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所述旋转连接装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下搅拌杆和所述侧搅拌杆转动。
所述紫外灯管槽的开口处设有透明板,所述透明板与所述紫外灯管槽围成封闭结构,所述紫外灯管位于该封闭结构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臭氧氧化的絮凝反应装置采用混凝-臭氧氧化技术,在投加混凝剂条件下,利用臭氧氧化技术处理废水,臭氧能改变水中悬浮物的性质,从而改变混凝操作单元去除效果,此方法可使水中悬浮颗粒变大,使处于溶解状态的有机物变成可混凝胶体颗粒,降低化学药剂耗量,同时加入了紫外光催化相结合,进一步保证了絮凝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臭氧氧化的絮凝反应装置的臭氧布气板采用侧边出气,臭氧喷出时会产生反向力,使得臭氧布气板旋转,进而使得侧搅拌杆和下搅拌杆旋转,达到搅拌的目的,无需单独设置搅拌系统,使得系统结构更加简单;
3、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臭氧氧化的絮凝反应装置的紫外灯还能起到消毒作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工程学院,未经南昌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02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