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设备用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10539.3 | 申请日: | 2020-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90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康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康有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B01D46/10;B01D53/04;B01D5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4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备用 散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设备用散热装置,涉及电力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设备用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筒,所述散热筒的一侧开设有冷却液槽,所述散热筒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筒的内部活动套接有通气管,所述散热筒的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网。该电力设备用散热装置,通过冷却液槽、水泵、导热铜管、散热风扇的配合使用,利用水泵将冷却液槽内部的冷却液注入导热铜管的内部,使导热铜管表面温度降低,同时利用散热风扇进行吹风,使空气经过导热铜管进行降温,然后对发热部位进行冷却散热,提高了该电力设备用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和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设备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发明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电力在生产供应以及输送都需要一些电力设备进行运转,一些箱体式的电力设备在使用时,内部结构发热较为严重,而设备自身的通风散热方式不能对设备很好的进行降温,同时空气中的水分子接触电力设备会腐蚀电力设备,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力设备用散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用散热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力设备用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筒,所述散热筒的一侧开设有冷却液槽,所述散热筒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筒的内部活动套接有通气管,所述散热筒的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网,所述散热筒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筒外部的导热铜管,所述冷却液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泵。
可选的,所述导热铜管的一端延伸至冷却液槽内腔的顶部,所述导热铜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水泵的输出口,所述导热铜管的材质为铜质。
可选的,所述散热风扇的数量为四个且以安装筒的中心对称分布。
可选的,所述通气管的内腔填充有活性炭颗粒,所述通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通气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灰尘过滤网,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开设有螺纹,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螺纹套接有固定帽。
可选的,所述固定帽的一侧与散热筒的侧面相贴合,所述固定帽内腔的一端以及通气管内腔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隔离网。
可选的,所述散热筒的底部通过固定螺钉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散热筒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用散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电力设备用散热装置,通过冷却液槽、水泵、导热铜管、散热风扇的配合使用,利用水泵将冷却液槽内部的冷却液注入导热铜管的内部,使导热铜管表面温度降低,同时利用散热风扇进行吹风,使空气经过导热铜管进行降温,然后对发热部位进行冷却散热,提高了该电力设备用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和实用性。
2、该电力设备用散热装置,通过通气管、活性炭颗粒的配合使用,利用通气管对活性炭颗粒进行安装,利用活性炭颗粒可以将设备内空气中的水分子进行吸收,进而保证设备内空气的干燥,避免水分子对设备造成腐蚀,提高了该电力设备用散热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康有,未经杨康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05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程造价操作台
- 下一篇:一种可调角度立式数控钻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