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温针艾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12722.7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40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艾晟;刘未艾;展立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未艾;李艾晟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曾志鹏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艾灸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针艾灸装置,包括针灸夹,所述针灸夹包括手柄和用于夹持针灸针的两条夹持臂,两条夹持臂上分别固定有用于承接艾灰的隔板,隔板上开设透气孔,并且固定有限制艾灰移动的凸起部。本实用新型的针灸针的针刺以及和针灸夹之间的夹持操作非常方便,针灸夹可以直接夹持在针灸针上,相比于使用圆孔穿过针灸针并固定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需要额外对准针灸针的针杆,且取下非常方便,操作便利度更强,并且在隔板上设置有限制艾灰移动的凸起部,艾灸被限制在凸起部的范围内,不易掉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针灸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针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温针艾灸疗法是一种将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疗法,适用于既需留针又需施灸的病症,具体的操作是将针刺入人体穴位,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约2 厘米左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起出。与传统针灸不同,温针艾灸在实际操作时,存在艾绒或艾条燃尽后艾灰掉落烫伤患者皮肤或烧坏衣物,且艾柱和皮肤距离较短,随着燃烧的进行,很难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进行艾灸,温度调节不当会灼烧患者或者效果不佳。同时,艾绒或艾条燃尽得比较快,容易散失掉大部分的热量而导致通过针灸针传递的热量不能持久和深透;此外,艾绒或艾条燃烧时产生较多的烟雾,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体验。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针灸器具进行优化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艾灰掉落烫伤皮肤的温针艾灸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温针艾灸装置,包括针灸夹,所述针灸夹包括手柄和用于夹持针灸针的两条夹持臂,两条夹持臂上分别固定有用于承接艾灰的隔板,隔板上开设透气孔,并且固定有限制艾灰移动的凸起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为半圆形板,所述凸起部沿隔板的圆周边缘设置。两块隔板形成一个整的圆形板,在最小的材质和重量下,具有较大的面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远离隔板的一端设置有阻挡艾柱掉出的盖板,或者,所述凸起部远离隔板的一端设置有阻挡艾柱掉出的盖板,且两个所述盖板的边缘可配合形成供针灸针穿过的凹槽。半圆形的盖板、凸起部和半圆形的隔板形成圆柱形,艾柱位于上述圆柱的内部区,当针灸针施针在需要将温针艾灸装置倒置或斜置的穴位时,盖板能够阻挡艾柱从盖板、凸起部和隔板围成的内部区掉出;两个盖板的边缘配合形成供针灸针穿过的凹槽,便于针灸夹夹持在针灸针的任意位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艾柱包括碳柱和包覆碳柱的艾绒层,所述碳柱沿轴向开设供针灸针穿过的通孔,或者,所述碳柱沿轴向开设供针灸针穿过的通孔,且通孔一端或两端呈漏斗状。传统的艾柱点燃穿到针灸针上以后,就不能再沿针灸针轴向任意滑动,因此需要在温针艾灸装置上设置调热板来调节艾灸热量,本实用新型的艾柱内层设为中心开设通孔的无烟碳化艾柱,通孔内壁光滑,穿在针灸针上以后可沿针灸针轴向任意滑动,将该艾灸应用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针艾灸装置上时,温针艾灸装置无需安装调热板,通过沿针灸针轴向任意滑动调整针灸夹夹持针灸针的位置,就可调整燃烧的艾柱距离患者皮肤的远近,从而调节艾灸的热量,该艾柱外层的艾绒层用于助燃,将通孔的一端或两端设为漏斗状,通孔的端口口径较大,便于将艾柱套设在针灸针的针柄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柄上设置有能升降的用于稳定温针艾灸装置的稳定件Ⅰ。整体来讲,针灸夹和艾柱具有一定的重量,其全部通过针灸针支撑,需要将针灸针保持垂直状态才能较好的支撑上述部件,但是对某些特别的穴位进行艾灸时,例如手臂侧方的穴位,或者腰身侧方的穴位,需要患者处于特殊的体位才能保持垂直状态,不然针灸针有弯曲变形,影响温针施灸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手柄上设置有稳定件,此稳定件的高度可调,根据本装置处于患者身上的不同位置,可以调整稳定件的高度,以更好的支撑和稳定温针艾灸装置,形成至少2个着力点,即稳定件和针灸针,从而分担针灸针的支撑重量,有利于更好的维持温针施灸状态,避免穴位位点不同和患者抖动对温针施灸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未艾;李艾晟,未经刘未艾;李艾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27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防水建筑结构
- 下一篇:一种筒体生产用的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