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充电桩的辅助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13221.0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3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苏文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炬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7/88 | 分类号: | G01S17/88;G01S17/06;G01S7/481;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协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8 | 代理人: | 赖均源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充电 辅助 定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充电桩的辅助定位装置,属于激光定位技术领域,该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安设于充电桩承接插座上方的至少一组辅助定位组件,辅助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且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关于充电桩承接插座的中轴面对称设置。本技术方案,其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主要通过激光雷达直接扫描充电桩承接插座来进行定位,容易出现定位不准或者定位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充电桩的辅助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地不断发展,基于各种功能和各种应用场景的机器人在社会生产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移动机器人作为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自主系统,在工业、农业、医疗、服务等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自动搬运、仓储物流和生产车间等场所的自主搬运和分拣,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移动机器人一般包括能源系统、机械结构和感应系统组成,感应系统是指可移动的机器人上由传感器、主控器、执行器以及其他配件组成的感应系统;机械结构包括用于承载安装该感应系统的底盘、行走机构和用于防护的壳体;能源系统主要是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充电器件,通常情况下,移动机器人充电方式一般采用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给机器人进行充电。人工充电模式不仅耗费人力而且自动化程度低,不利于移动机器人自主化持续性工作。为了实现机器人的自动充电,一般通过设置诸如充电桩的供电设备,通过自动对接装置使得移动机器人与供电设备的供电端实现自动对位连接,从而实现自动化地充电操作。
利用充电桩实现自动充电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需要解决移动机器人的充电插头与充电桩承接插座进行准确对接的问题,现有技术主要通过激光雷达直接扫描充电桩承接插座来进行定位,这样容易出现定位不准或者定位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充电桩的辅助定位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主要通过激光雷达直接扫描充电桩承接插座来进行定位,容易出现定位不准或者定位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充电桩的辅助定位装置,所述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安设于充电桩承接插座上方的至少一组辅助定位组件,所述辅助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且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关于所述充电桩承接插座的中轴面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均为线结构。
可选地,所述辅助定位装置为设于所述充电桩承接插座上方的M型槽体,所述M型槽体依次包括第一竖直线、第二竖直线、第三竖直线、第四竖直线以及第五竖直线,所述第一竖直线与所述第五竖直线形成一组所述辅助定位组件,所述第二竖直线与所述第四竖直线形成另一组所述辅助定位组件,所述第三竖直线位于所述中轴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竖直线与所述第二竖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竖直线与所述第三竖直线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均为杆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辅助定位装置包括至少两组所述辅助定位组件,每组所述辅助定位组件位于不同的竖直面上。
可选地,所述充电桩承接插座为柔性承接插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炬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炬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32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铂金自动加工系统
- 下一篇:一种控制器、汽车电子水泵及汽车电子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