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副框式窗框和墙体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15265.7 | 申请日: | 2020-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9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耿鑫娟;朱家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风建业门窗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1/60 | 分类号: | E06B1/60;E06B1/58;E06B1/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8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副框式 窗框 墙体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副框式窗框和墙体连接结构,包括墙体和窗框,所述墙体预留有洞口,所述窗框嵌设于所述洞口内,所述窗框通过锚固组件固定连接于墙体上,所述窗框和墙体之间填充有防水砂浆填充体,所述窗框和墙体设置有覆盖防水砂浆填充体的室内防水密封胶体和室外防水密封胶体,室内防水密封胶体和室外防水密封胶体分别位于防水砂浆填充体的两侧;所述墙体和窗框之间设置有覆盖室内防水密封胶体的室内抹灰层以及覆盖室外防水密封胶体的室外抹灰层。其具有提高窗边缝防水性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副框式窗框和墙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外墙渗漏现象多发生在窗边缝,特别是在风压较大、降雨较多的地区。传统的窗框套安装工艺,窗框套与洞口之间的通常是采用聚氨酯泡沫进行填充,但是并不能形成密封防水,很容易导致窗框套与外墙体脱离,也会导致雨水从窗框套与洞口之间渗入室内。窗台渗漏造成窗口四周潮湿、涂料起皮、窗套起鼓、发霉等,不仅直接影响美观,而且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返修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副框式窗框和墙体连接结构,其具有提高窗边缝防水性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无副框式窗框和墙体连接结构,包括墙体和窗框,所述墙体预留有洞口,所述窗框嵌设于所述洞口内,所述窗框通过锚固组件固定连接于墙体上,所述窗框和墙体之间填充有防水砂浆填充体,所述窗框和墙体设置有覆盖防水砂浆填充体的室内防水密封胶体和室外防水密封胶体,室内防水密封胶体和室外防水密封胶体分别位于防水砂浆填充体的两侧;所述墙体和窗框之间设置有覆盖室内防水密封胶体的室内抹灰层以及覆盖室外防水密封胶体的室外抹灰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防水砂浆填充体填充使墙体和窗框之间,使墙体和窗框形成一个整体,防止墙体和窗框之间裂缝的产生,并且室内防水密封胶体和室内抹灰层以及室外防水密封胶体和室外防水密封胶体可以防止雨水渗漏至窗边缝内,从而提高窗边缝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固组件包括膨胀套管和螺栓,所述膨胀套管包括内螺纹管体和管托,管托设置于内螺纹管体的端尾,所述管托于远离内螺纹管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抗拉凹槽,所述第一抗拉凹槽的开口直径小于槽底直径,所述内螺纹管体的端头设置有若干膨胀条,若干所述膨胀条圆周阵列呈环状设置,所述膨胀条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倒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窗框和墙体之间填充防水砂浆填充体时,防水砂浆填充体于第一抗拉凹槽的内腔并固化后,由于第一抗拉凹槽的开口直径小于槽底直径,所以该膨胀套管的管托与防水砂浆填充体结合得非常牢固,两者之间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从而实现了防水砂浆填充体与墙体的牢固结合,进而增强窗边缝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抗拉凹槽的槽底连接有第一抗拉凸缘,所述第一抗拉凸缘连接端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一抗拉凸缘非连接端的截面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抗拉凸缘连接端的截面积小于第一抗拉凸缘非连接端的截面积,第一抗拉凸缘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膨胀套管的管托与防水砂浆填充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和抗拉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水砂浆填充体与墙体的牢固度,进而进一步增强窗边缝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固组件还包括与螺栓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位于螺栓的螺帽和膨胀套管之间,且所述内螺纹套筒靠近所述螺栓的螺帽的一端抵接于副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窗框限位于内螺纹套筒和螺栓的螺帽之间,增强窗框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螺纹套筒的外周面设置有外凸环,外凸环远离所述螺栓的螺帽一侧开设有第二抗拉凹槽,所述第二抗拉凹槽的开口直径小于槽底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风建业门窗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风建业门窗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52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