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荷开关的输出轴分闸限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16161.8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82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林;黄一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兴邦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42 | 分类号: | H01H33/42;H01H33/50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程嘉炜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荷 开关 输出 轴分闸 限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荷开关的输出轴分闸限位结构,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旋转设置有输出轴,所述的输出轴在旋转过程中具有控制负荷开关合闸、分闸及接地的合闸位置、分闸位置及接地位置,所述的机架设置有在输出轴旋转至分闸位置后对旋转轴周向限位、使其无法摆动的限位装置,所述的限位装置在输出轴在从分闸位置向分闸位置或接地位置旋转时取消对对旋转轴周向限位。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免在输出轴旋转至分闸位置后继续摆动的负荷开关的输出轴分闸限位结构,从而保证电弧熄灭,提高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荷开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荷开关的输出轴分闸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负荷开关是一种功能介于高压断路器和高压隔离开关之间的电器,具有灭弧装置,能够通断一定的负荷电流和过负荷电流,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输配电领域。
负荷开关往往还会配备有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包括机架及转动设置于机架的输出轴、分合轴及接地轴,接地轴旋转时使输出轴在分闸位置和接地位置之前切换,分合轴旋转时使输出轴在在分闸位置和合闸位置之间切换,分合轴及接地轴往往配备助力输出轴旋转的蓄力机构,往往因为蓄力机构所储存的能量较大,使输出轴旋转到位后还会进行一定时长的摆动。
在现有的操作机构中,往往在输出轴的接地位置和合闸位置均设置限制其继续移动的限位结构,而由于输出轴的分闸位置位于接地位置和合闸位置中间,为保证操作的顺畅性一般不设置限位机构,输出轴旋转到达分闸位置后还是会存在摆动,而该摆动使拉弧距离缩短,使电弧无法完全熄灭,进而造成安全事故,使负荷开关的安全性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在输出轴旋转至分闸位置后继续摆动的负荷开关的输出轴分闸限位结构,从而保证电弧熄灭,提高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旋转设置有输出轴,所述的输出轴在旋转过程中具有控制负荷开关合闸、分闸及接地的合闸位置、分闸位置及接地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设置有在输出轴旋转至分闸位置后对旋转轴周向限位、使其无法摆动的限位装置,所述的限位装置在输出轴在从分闸位置向分闸位置或接地位置旋转时取消对对旋转轴周向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限位装置,使输出轴旋转至分闸位置后不会继续来回摆动,从而避免因来回摆动所造成的电弧无法熄灭,从而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机架转动设置有分合轴及接地轴,所述的分合轴与输出轴呈联动配合并驱动输出轴在合闸位置与分闸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的接地轴与输出轴呈联动配合并驱动输出轴在接地位置与分闸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分合轴与输出轴之间的第一限位机构及设置于接地轴与输出轴之间的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的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分别限位于输出轴位于分闸位置时旋转方向的两侧,所述的分合轴驱动输出轴从分闸位置向合闸位置移动时,第一限位机构取消对输出轴的限位;所述的分合轴驱动输出轴从合闸位置向分闸位置移动,输出轴被第二限位机构限位后第一限位机构回位至限位输出轴的位置;所述的接地轴驱动输出轴从分闸位置向接地位置移动时,第二限位机构取消对输出轴的限位;所述的接地轴驱动输出轴从接地位置向分闸位置移动,输出轴被第一限位机构限位后第一限位机构回位至限位输出轴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理利用分合轴及接地轴的动作,控制第一限位机构及第二限位机构,无需增加其他驱动源及判断时刻的传感器,使限位机构的结构更为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兴邦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兴邦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61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