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由之型折板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18076.5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4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本悦;张明山;肖志斌;徐铨彪;夏亮;杨嘉胤;陈可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C2/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郑双根 |
地址: | 310028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折板 连接 钢筋混凝土 叠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叠合板底板(3),叠合板底板(3)上方设有混凝土现浇层(4);所述叠合板底板(3)包括预制底板(1),预制底板(1)内设有之型折板(2);所述之型折板(2)的上部位于预制底板(1)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具有制造方便、造价较低和现场施工方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叠合板,特别是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背景技术
为了响应建筑工业化,越来越多的建筑构件在工厂里预制完成,比如叠合楼板等,叠合楼板是由预制的叠合板底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现有的叠合板底板通常是由预制混凝土和桁架钢筋组成,由于桁架钢筋底部在预制混凝土中,外露的尺寸很少,当板厚较小时,桁架钢筋的高度也较小,对于正常的130厚板,桁架钢筋的总高度约为68mm,预制混凝土面与桁架上部钢筋之间的净距仅31mm,而单根穿线管的直径就达到25mm,加上施工时的误差和叠合面需进行不小于6mm的粗糙面处理,现场穿线管施工非常困难,不利于现场设备管线的埋管穿线施工,也不利于整个叠合板质量的控制;而且桁架钢筋的用钢量很大,造成整体的工程造价较高,不利于建筑工业化的推广;同时,桁架钢筋的制作复杂,腹杆钢筋需预先弯折后再与弦杆钢筋焊接,需使用专用设备加工生产,操作麻烦。另外,为了能够使得楼板有着很好的保温和隔音效果,通常做法是在结构楼板上再做一层保温层,但是因为保温层硬度较低,影响后期的装修施工和使用效果,把保温层做在结构楼板的内部形成夹心保温也是常用技术,对于叠合楼板,技术人员会在底板和现浇层之间铺设一层保温层,但是,由于桁架钢筋的存在,会导致保温层铺设不方便。因此,现有的技术存在着制造麻烦、造价较高和现场施工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之型折板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本实用新型具有制造方便、造价较低和现场施工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之型折板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叠合板底板,叠合板底板上方设有混凝土现浇层;所述叠合板底板包括预制底板,预制底板内设有之型折板;所述之型折板的上部位于预制底板的上方。
前述的由之型折板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中,所述预制底板包括预制混凝土层,预制混凝土层内设有预制底板内部钢筋层,之型折板底部与预制底板内部钢筋层之间采用焊接方式相连。
前述的由之型折板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中,所述之型折板包括立板,立板上方设有一组截面为梯形结构的竖直连接板,相邻的竖直连接板之间设有凹槽,立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水平安装板,且两侧的水平安装板之间为相互交替分布。
前述的由之型折板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中,所述竖直连接板上还设有吊装孔。
前述的由之型折板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中,所述水平安装板截面为矩形结构。
前述的由之型折板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中,所述水平安装板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
前述的由之型折板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中,所述叠合板底板和混凝土现浇层之间还设有保温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叠合板底板和混凝土现浇层构成,通过露出的竖直连接板与混凝土现浇层相混合,其可作为混凝土现浇层内钢筋的马镫,竖直连接板的刚度比普通马镫的刚度大,且固定在预制底板中,不易变形和错位,有利于现浇层内钢筋的定位,进而提高叠合板的质量。同时,叠合板底板由预制底板和预埋在预制底板内的之型折板组成,以之型折板取代传统的桁架钢筋,能够有效降低用钢量,降低制造成本;将之型折板预埋进预制底板内之后,与预制底板内部钢筋层焊接成一体,不仅操作制造方便,而且还增强了叠合板底板的整体刚度,使得叠合板底板在运输和吊装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裂缝;同时,之型折板上的竖直连接板一部分在预制底板内,一部分在预制底板上方,用于与现浇混凝土相结合,能够有效增强叠合面的抗剪承载力;之型折板上相邻竖直连接板之间设有凹槽,可以作为穿线管施工的通道,从而可以降低现场的施工难度,确保施工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80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椅子用脚凳
- 下一篇:一种具有收纳功能的茶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