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械调节锁紧力矩式限滑差速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18105.8 | 申请日: | 2020-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3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常金星;杨海;许秀吉;周子礼;赵宇飞;王若尘;李柱金;农子松;李函;刘卉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H48/08 | 分类号: | F16H48/08;F16H48/22;F16H48/38;F16H48/40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党婧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调节 力矩 式限滑 差速器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调节锁紧力矩式限滑差速器总成,主要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半轴、锥齿轮,行星齿轮架、行星齿轮组、摩擦盘组;所述壳体由左半壳体、中驱动齿圈和右半壳体组成;所述右半壳体由半轴壳体和锥齿壳体组成,半轴壳体和锥齿壳体相连的一端采用螺纹结构连接,半轴能在半轴壳体内转动,锥齿轮通过半轴能在锥齿壳体内转动,摩擦盘组设置在半轴壳体和半轴之间,摩擦盘组的一端抵靠在半轴壳体的螺纹端上,摩擦盘组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半轴上的弹性元件叠加在一起;在碟形垫片的弹性限度范围内,摩擦盘组的预紧力是呈线性变化的,通过调节碟形垫片的变形量对预紧力进行调节,从而调节摩擦力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限滑差速器领域,尤其是一种机械调节锁紧力矩式限滑差速器总成。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限滑差速器,其结构大致为:壳体1上对称设置两个半轴2,两个半轴的内端分别设置锥齿轮3,壳体上安装行星齿轮架4,行星齿轮架上设置四个同时与两个锥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5。当汽车正常行驶时,壳体与半轴转速相等,行星齿轮不转动,当一侧打滑时,因另一侧受阻力较大,打滑一侧半轴转速升高,另一侧转速降低,行星齿轮开始转动,实现不同转速。但是,打滑一侧转速过高不仅会加剧轮胎磨损、增加功率和燃料消耗,还会使汽车转向困难、制动性能变差,出现安全隐患。现有的防滑差速器通常采用在壳体和半轴之间增加金属摩擦盘组6的方式增加摩擦阻力以进行控制,从而尽量减小两侧车轮的转速差,提高行驶安全性。
就传统限滑差速器而言,随着车辆行驶的工况不同和摩擦盘的磨损,普通的限滑差速器在实际使用时效果并不理想,对摩擦盘的加工制造要求高,并且锁紧力矩调节方式相对单一,实际操作比较繁琐。主动控制式差速器造价较高并且整套系统相对复杂,仅在部分车辆进行装配使用。小型车辆差速器性能亟待提升。市场需要有一种加工要求低,方便调节的新式差速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式调节锁紧力矩的差速器总成结构,解决现有差速器存在锁紧力矩调节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调节锁紧力矩式限滑差速器总成,主要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两个半轴、两个锥齿轮,行星齿轮架、行星齿轮组、两套摩擦盘组;所述壳体由左半壳体、中驱动齿圈和右半壳体组成,且左半壳体和右半壳体的结构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半壳体由半轴壳体和锥齿壳体组成,半轴壳体和锥齿壳体相连的一端采用螺纹结构连接,半轴能在半轴壳体内转动,锥齿轮通过半轴能在锥齿壳体内转动,摩擦盘组设置在半轴壳体和半轴之间,摩擦盘组的一端抵靠在半轴壳体的螺纹端上,摩擦盘组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半轴上的弹性元件叠加在一起,半轴壳体通过螺纹结构和弹性元件的弹力调节摩擦盘组的摩擦阻力。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弹性元件为碟形垫圈,碟形垫圈与摩擦盘组叠加在一起。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半轴上设有摩擦盘衬套,摩擦盘衬套位于半轴壳体与金属摩擦盘之间。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半轴上设有调整垫片,调整垫片与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呈叠加设置。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半轴壳体的外侧面上设有环状的刻度盘。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摩擦盘衬套的端面上垂直设有两个卡爪,卡爪从半轴壳体内延伸出后与刻度盘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碟形垫片的弹性限度范围内,摩擦盘组的预紧力是呈线性变化的,通过调节碟形垫片的变形量对预紧力进行调节,从而调节摩擦力矩;本实用新型加工精度要求低,方便调节,适用范围广,调节方式多样,制造成本低,锁紧力矩调节灵活,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未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81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送变电架空线放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携带的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