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承力索下锚装置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18947.3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3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段晓辉;李增全;石琼;窦铁成;李明翰;程凯圣;李巍;朱卫峰;成诚;韩鹏飞;李元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2 | 分类号: | B60M1/22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李文义 |
地址: | 71002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力索下锚 装置 固定 结构 | ||
一种承力索下锚装置固定结构,包括终端下锚吊柱,终端下锚吊柱与隧道顶之间设有16型平垫圈,通过倒锥形化学锚栓固定;终端下锚吊柱下方固定下锚安装底座,下锚安装底座上固定一D型单耳连接器,D型单耳连接器连接下锚绝缘子一端,下锚绝缘子另一端连接D1型双联板,D1型双联板连接T1型三角调节板,T1型三角调节板连接T150型中锚线夹,结构与隧道顶连接后,双承力索时两条承力索的受力务必均衡,三角联板不出现扭斜,承锚底座应与吊柱密贴,横平竖直,安装牢固。绝缘子绝缘电阻试验合格,浇筑水泥部分未有松动和辐射性裂纹。绝缘子安装端正,瓷釉剥落总面积不大于30mm2。紧固件齐全,安装稳固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内悬挂接触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力索下锚装置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接触网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沿轨道交通线路安装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输电线路,它是轨道交通所特有的向电力机车或电动车组提供电能且无备用的供电设备。接触网在机车的高速行使中应能始终保持正常稳定的接触受流,且应具有足够的耐磨性与良好的导电性,寿命尽量长,力求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易于施工与维护。
在隧道口,柔性悬挂和刚性悬挂连接的地方,设置刚柔过渡系统。它是刚性悬挂与柔性悬挂实现无缝连接的关键部位,确保受电弓在两种悬挂之间的平稳过渡。主要部件由化学锚栓、腕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接触线、架空地线、刚柔过渡元件等组成。
目前部分承力索在连接时不均衡,导致安装后不问,最终电阻试验不合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力索下锚装置固定结构,采用双承力索结构,安装稳固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承力索下锚装置固定结构,包括终端下锚吊柱(7),终端下锚吊柱(7)与隧道顶之间设有16型平垫圈(7),通过倒锥形化学锚栓(8)固定;终端下锚吊柱(7)下方固定下锚安装底座(1),下锚安装底座(1)上固定一D型单耳连接器(2),D型单耳连接器(2)连接下锚绝缘子(3)一端,下锚绝缘子(3)另一端连接D1型双联板(4),D1型双联板(4)连接T1型三角调节板(5),T1型三角调节板(5)连接T150型中锚线夹(6)。
所述的终端下锚吊柱(7)为150x150型。
所述的下锚安装底座(1)上通过销钉固连一D型单耳连接器(2)。
所述的连接为螺栓、销钉、焊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结构绝缘子安装端正,安装稳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其中,1为下锚安装底座;2为D型单耳连接器;3为下锚绝缘子;4为D1型双联板;5为T1型三角调节板;6为T150型中锚线夹;7为终端下锚吊柱;8为倒锥形化学锚栓;9为16型平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叙述。
如图1所示,一种承力索下锚装置固定结构,包括终端下锚吊柱(7),终端下锚吊柱(7)与隧道顶之间设有16型平垫圈(7),通过倒锥形化学锚栓(8)固定;终端下锚吊柱(7)下方固定下锚安装底座(1),下锚安装底座(1)上固定一D型单耳连接器(2),D型单耳连接器(2)连接下锚绝缘子(3)一端,下锚绝缘子(3)另一端连接D1型双联板(4),D1型双联板(4)连接T1型三角调节板(5),T1型三角调节板(5)连接T150型中锚线夹(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89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火材料混合搅拌机
- 下一篇:一种电火花数控切割机床的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