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限位摩擦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19376.5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6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赵桂峰;陈嘉佳;马玉宏;邱洁鹏;吴小平;赵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E01D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卢倩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限位 摩擦 阻尼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限位摩擦阻尼器,包括摩擦片、滚珠丝杠、等宽凸轮机构和限位框;所述等宽凸轮机构包括从动框和设置在从动框内的凸轮,所述摩擦片设置于从动框的两侧,并与从动框贴紧,所述限位框扣设于从动框的外围,以限制从动框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及限制摩擦片沿水平方向直线运动,所述滚珠丝杠穿过凸轮,所述滚珠丝杠上的滚珠螺母与凸轮连接。其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可在小震的时候起滑,解决传统摩擦阻尼器小震不起作用的问题,而且摩擦行程始终在凸轮的偏心距内,不会因为行程过大而导致装置失效,解决传统摩擦阻尼器在大震下易因为位移超限而失效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限位摩擦阻尼器。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小地震对建筑结构的损害,减隔震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被动减隔震技术的阻尼器种类繁多,被广泛应用于消能减震结构。但现有大多数阻尼器在小震作用下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耗能能力较差;在超出预期的大地震作用下阻尼器位移易超出极限位移而失效,若采用更大行程的阻尼器则造价过高,不利于推广应用。
因此,开发一种在小震能发挥作用且在大震作用下不失效的阻尼器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在小震下可摩擦耗能,在大震下位移不失效的限位摩擦阻尼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限位摩擦阻尼器,包括摩擦片、滚珠丝杠、等宽凸轮机构和限位框;所述等宽凸轮机构包括从动框和设置在从动框内的凸轮,所述摩擦片设置于从动框的两侧,并与从动框贴紧,所述限位框扣设于从动框的外围,以限制从动框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及限制摩擦片沿水平方向运动,所述滚珠丝杠穿过凸轮,所述滚珠丝杠上的滚珠螺母与凸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片设置于从动框上端的两侧和/或从动框下端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框由上边框、下边框和两个侧边框围成,所述凸轮设置在从动框中,且所述凸轮的外围与两个侧边框抵接,所述上边框和下边框沿其长度方向均开有贯穿其两侧的条形滑槽,所述上边框的条形滑槽和下边框的条形滑槽的两侧均设置有摩擦片,通过预紧螺栓穿过摩擦片和条形滑槽,以使摩擦片与从动框贴紧。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片的两端伸出从动框的长度均大于凸轮的偏心距。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框包括从动框挡板和摩擦片挡板,所述从动框挡板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摩擦片挡板之间,且封盖于两个所述摩擦片挡板的顶端,所述从动框挡板的内侧与从动框的上端面抵接,两张所述摩擦片挡板分别与摩擦片的两端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框还包括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安装于从动框挡板的前侧并与两张摩擦片挡板连接,所述后挡板安装于从动框挡板的后侧并与两张摩擦片挡板连接,所述滚珠丝杠依次穿过前挡板、凸轮和后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框还包括加劲肋,所述加劲肋分别与前挡板和后挡板连接,以支撑前挡板和后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滚珠丝杠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以建筑结构或桥梁结构连接的插销组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基座,所述等宽凸轮机构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基座与限位框相配合以限制从动框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及限制摩擦片沿水平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开有多个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93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饼砖茶包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饰面板生产用切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