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治疗椅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19378.4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12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栋;戴哲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卢倩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治疗椅,包括座椅本体和靠背;所述靠背包括边板、背板组件和腰椎压板;所述边板安装于座椅本体的两侧,所述背板组件包括背板、高度调节件和弧度调节件,所述背板安装于两边板的后侧面,所述弧度调节件通过高度调节件安装于背板,所述腰椎压板的两端分别与座椅本体两侧的边板连接,所述腰椎压板的一侧面与弧度调节件相配合,所述腰椎压板的另一侧面为治疗面。其有益效果在于:适用范围广,能够配合不同年龄段和身高的患者进行治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椅。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病因是长期不良坐姿或久卧沙发或软床中,由于患者的腰部症状加重,导致一侧腰椎(小关节)处于紊乱状态,继而因力学改变所致腰椎移位,椎间盘前后、左右受力不均(失稳)→椎间盘变形→膨出、突出、脱出。配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椅是临床剖有疗效的一项举措。现有的治疗椅大多数是在座椅靠背处固定一块软垫,通过软垫挤靠座椅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但软垫的挤压效果差、灵活性较低,不同患者的疼痛位置不同,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灵活性高,能够适用不同患者的治疗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椅,包括座椅本体和靠背;所述靠背包括边板、背板组件和腰椎压板;所述边板安装于座椅本体的两侧,所述背板组件包括背板、高度调节件和弧度调节件,所述背板安装于两边板的后侧面,所述弧度调节件通过高度调节件安装于背板,所述腰椎压板的两端分别与座椅本体两侧的边板连接,所述腰椎压板的一侧面与弧度调节件相配合,所述腰椎压板的另一侧面为治疗面。
进一步地,所述腰椎压板包括压板部和弹簧,所述压板部的一侧面与弧度调节件相配合,所述压板部的另一侧面为治疗面,所述弹簧分别安装于治疗面的两端,并与相对应的边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部的一侧面具有与弧度调节件相配合的凹槽,所述治疗面的弧度与人体腰部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边板开有与腰椎压板相对应的通道槽,所述治疗面两端的弹簧穿入通道槽中,并与槽底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槽的深度与人体脊柱的形状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腰椎压板的数量为若干个,并沿边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沿其高度方向开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位于第一通道的两侧,所述高度调节件安装于第一通道中,所述弧度调节件通过高度调节件分别安装于第二通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件包括高度调节旋钮、前夹板、后夹板和螺栓;所述前夹板和后夹板分别位于背板的前后两侧并横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前夹板、第一通道和后夹板后与高度调节旋钮连接,所述弧度调节件分别位于第二通道处并与前夹板和后夹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弧度调节件包括弧度调节旋钮、转轴、连杆和片弹簧;所述弧度调节旋钮的一端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后夹板、第二通道和前夹板后与连杆连接,所述片弹簧与对应的连杆连接,所述片弹簧与腰椎压板的一侧面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组件还包括凸起柱,所述凸起柱沿背板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于背板前侧面的两侧,所述凸起柱与腰椎压板一侧面的两端抵接。
进一步地,同一列凸起柱的高度与人体脊柱的形状相配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胸椎压板,所述边板开有与胸椎压板相对应的凹槽,胸椎压板的两端位于凹槽中,胸椎压板的一侧面与凸起柱抵接,胸椎压板的另一侧面用于人体的胸椎部位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93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用幼苗扶正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拆卸的插件式信息化监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