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顶盖横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22495.6 | 申请日: | 2020-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09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信连彪;柳文健;于泽;毛杰;程磊;侯加振;丁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7/02 | 分类号: | B62D27/02;B62D25/06;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陕向辉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顶盖 横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顶盖横梁结构,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如何降低车内轰鸣的同时能够保证可靠性的技术问题。一种汽车顶盖横梁结构,包括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沿长度方向设有与汽车顶盖相对的凹槽,所述横梁本体由热塑型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凹槽内沿横梁本体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设有若干加强筋,所述凹槽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与顶盖连接的接合部,所述横梁本体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对称设置的翻边一和翻边二。本汽车顶盖横梁结构,提升了顶盖横梁整体的刚度,从而能够降低顶盖的振动幅度,降低车内轰鸣,横梁本体由热塑型复合材料制成,强度高,该材料制成的顶盖横梁噪声改善效果显著,汽车顶盖横梁可靠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顶盖横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乘员舱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车主在启动、怠速或加速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车内噪声的轰鸣,这种车内的轰鸣声,会给车主带来很不愉快的体验,其中,顶盖振动为车内轰鸣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大多数的车厂解决此类问题的手段往往是在顶盖横梁处加重量钢块或者动态吸振器,加重量钢块,增加了顶盖横梁的重量,减小顶盖横梁的振幅,降低车内轰鸣,但缺点是由于质量块重量原因,容易在放质量块的区域内产生车内异响,而使用动态吸振器成本比较高,而且因橡胶易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态吸振器的效果会逐渐变差,所以这两种手段的可靠性并不好。因此,如何降低车内轰鸣的同时能够保证可靠性是现有技术人员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20057907.1,授权公告号为CN204587026U,公开日为2015年8月26日,公开了一种汽车顶盖前横梁总成,包括顶盖前横梁加强板,所述顶盖前横梁加强板呈弧形,其横截面成“U”形,该“U”形横截面上部开口处的两端带有向外的翻边,所述顶盖前横梁加强板弧形内凹的一侧装有顶灯固定板,所述顶灯固定板安装在顶盖前横梁加强板中部,所述顶灯固定板通过螺纹紧固件安装在顶盖前横梁加强板,所述螺纹紧固件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杆连接在顶盖前横梁加强板,所述顶灯固定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套在螺杆上并用螺母固定。
上述申请的汽车顶盖前横梁总成,保证汽车顶灯和挡风玻璃的稳固连接,便于汽车顶灯和挡风玻璃的安装,安全可靠。
但其不足之处,由于顶盖前横梁加强板呈弧形,其横截面成“U”形,该“U”形横截面上部开口处并不具有加强结构,因此顶盖前横梁刚度相对较弱,当汽车在启动、怠速或加速过程中,顶盖前横梁容易与顶盖共振,导致车内轰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顶盖横梁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车内轰鸣的同时能够保证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顶盖横梁结构,包括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沿长度方向设有与汽车顶盖相对的凹槽,所述横梁本体由热塑型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凹槽内沿横梁本体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设有若干加强筋,所述凹槽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与顶盖连接的接合部,所述横梁本体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对称设置的翻边一和翻边二。
接合部与顶盖通过胶粘连接,翻边一和翻边二分别与车身A柱通过胶粘连接,使横梁本体对顶盖形成有效支撑,凹槽内沿横梁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设有若干加强筋,提升了顶盖横梁整体的刚度,从而能够降低顶盖的振动幅度,降低车内轰鸣,横梁本体由热塑型复合材料制成,强度高,该材料制成的顶盖横梁噪声改善效果显著,并且该材料抗腐蚀性好,耐久性好,经久耐用,因此,顶盖横梁可靠性较好。
在上述的汽车顶盖横梁结构中,所述横梁本体由PA与玻璃短纤维复合形成的材料制成,该材料环保,易于成型,使横梁本体制造更为方便,强度高,抗腐蚀性好,耐久性好,提升了顶盖横梁整体的刚度,能够降低顶盖的振动幅度,降低车内轰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24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沥青过滤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线电缆生产的自动绕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