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热膜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24184.3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78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进;陈志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丰达盛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14 | 分类号: | H05B3/14;H05B3/34 |
代理公司: | 厦门仕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7 | 代理人: | 吴圳添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热膜,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包括第一通电电极及沿第一通电电极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内电极,第二电极包括第二通电电极及沿第二通电电极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内电极,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相向延伸形成交叉结构;电热层,电热层包括至少两个电热部,电热部之间设置有分割带;电热层分别和第一通电电极之间、第二通电电极之间设置有断流带,电热部分别和第一内电极、第二内电极交叉设置并接触。本实用新型将电热层进行模块化分割,提高发热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热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热膜。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热膜主要采用图1和2所示的结构。图1中的电热膜的电极设置在电热层的两侧,电流需要横跨整个电热层传导,传导距离过大导致电热膜的发热均匀性差。图2中的电热膜改进了电极结构,电极的交叉机构缩短了电流的传导距离,但是当采用这种结构时,如果电热层材料的电阻不均匀,还是无法解决电热膜发热均匀性差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膜,将电热层进行模块化分割,提高发热均匀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热膜,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通电电极及沿所述第一通电电极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内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通电电极及沿所述第二通电电极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相向延伸形成交叉结构;电热层,所述电热层包括至少两个电热部,所述电热部之间设置有分割带;所述电热层分别和所述第一通电电极之间、所述第二通电电极之间设置有断流带,所述电热部分别和所述第一内电极、所述第二内电极交叉设置并接触。
优选的,所述分割带的形状为直线型、折线型或曲线型。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间距等于相邻的所述分割带的间距。
优选的,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电热层设置于两层所述绝缘层之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绝缘层的内侧设置有热固胶层。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热固胶层为环氧树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导线槽,所述导线槽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PI薄膜或PET薄膜。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为铜箔或银浆,所述第二电极为铜箔或银浆。
优选的,所述电热层为石墨烯浆膜、碳浆膜和银浆薄膜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1.将电热层进行模块化分割,每个电热模块的电阻较为均匀,发热均匀性好;
2.其中一个电热模块的阻值变化,不会对其他电热模块的工作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电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另一种电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电极;101为第一通电电极;102为第一内电极;2为第二电极;201为第二通电电极;202为第二内电极;3为电热层;301为电热部;4为分割带;5为断流带;6为绝缘层;7为热固胶层;8为导线槽;9为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丰达盛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丰达盛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41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竖屏车载多媒体电脑
- 下一篇:一种新型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