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堵塞的可视化胃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27000.9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51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余江;陈新华;李国新;林周盛;智云飞;林填;陈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付奕昌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堵塞 可视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堵塞的可视化胃管,主要由主体管、气囊装置以及激光装置组成。其中该主体管为双壁中空管结构。该气囊装置包括多组气囊和气囊管、主气管以及气囊管盖,该气囊管设置在主体管的外壁与主体管的内壁之间,该气囊位于该主体管的前端且与该气囊管连通,多根该气囊管在主体管后端与主气管汇合,该主气管后端连接气囊管盖。该激光装置包括激光发光器和激光导丝,该激光导丝的前半部分设置在主体管的外壁与主体管的内壁之间,该激光导丝的前端突出于该主体管前端的截面,该激光导丝的末端连接激光发光器。该抗堵塞的可视化胃管,能够实现在体外直视胃管尖端的位置,可解决胃粘膜堵塞管腔前端的问题,降低插胃管对于患者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堵塞的可视化胃管。
背景技术
胃管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医疗器械,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用于对胃部进行清洗或抽取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药物或进行胃肠减压等。临床上对于清醒患者进行插管操作时,当胃管前端到达口咽部,操作者可嘱患者进行吞咽动作,因而胃管能够顺利下行,较少在口咽部翻折盘区。
而胃肠手术中,术中常因手术原因需要,在术中进行插胃管,但是由于胃肠手术术中插胃管时,患者是在麻醉全麻状态下,无法进行配合,因而经常出现插管失败的情况,即胃管前端在口咽部翻折盘区,胃管插入深度已经非常深,但是并没有引流出胃肠液体。往往当操作者将胃管插入到50-60cm之后还没引流出液体时,才能意识到问题,而此时还并不能确定是胃肠道中无液体,还是胃管在口咽部盘区或胃管断端堵塞等,鉴别不出胃肠液抽不出的原因。因而仍会反复抽吸或者调整插管长度,增加了损伤患者口咽部和鼻腔部黏膜的风险,并且大大延长操作时间,降低操作效率。另外,胃管插管成功后在负压吸引消化液的过程,胃粘膜容易被负压吸引堵塞管腔前端,导致胃管无法吸引出消化液,影响临床疗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抗堵塞的可视化胃管,能够在插管早期快速发现插管出现的问题,同时胃管前端的气囊装置可解决胃管负压吸引消化液的过程出现胃粘膜被负压吸引堵塞管腔前端、导致胃管无法吸引出消化液的问题。向胃管根部向多根气囊充气,可解决胃粘膜对管腔的堵塞,提高吸引效率,减少胃管前端对胃肠黏膜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堵塞的可视化胃管,包括主体管,该主体管为双壁中空管结构;气囊装置,包括多组气囊和气囊管、主气管以及气囊管盖,该气囊管设置在主体管的外壁与主体管的内壁之间,该气囊位于该主体管的前端且与该气囊管连通,多根该气囊管在主体管后端与主气管汇合,该主气管后端连接气囊管盖;以及激光装置,包括激光发光器和激光导丝,该激光导丝的前半部分设置在主体管的外壁与主体管的内壁之间,该激光导丝的前端突出于该主体管前端的截面,该激光导丝的末端连接激光发光器。
有益效果:该抗堵塞的可视化胃管,通过设置激光装置,能够实现在体外直视胃管尖端的位置,从而在插管早期快速发现插管出现的问题、鉴别抽不出胃肠液的原因,降低插胃管对于患者的损伤、提高插管的效率。同时,通过设置气囊装置,充气后,气囊膨胀启到缓冲保护作用,该抗堵塞的可视化胃管插入后与胃粘膜相隔一定距离,防止因胃管前端管口被组织黏膜完全堵塞而影响引流效果,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胃管前端对胃肠黏膜的损伤。
进一步地,还包括接头管,该接头管为双壁中空管结构,该接头管设置成漏斗状,该接头管的直径较小端与主体管的末端相连,该主气管设置在接头管的外壁与接头管的内壁之间,该气囊管盖设置在接头管的外壁外侧,该激光导丝的末端设置在接头管的外壁与接头管的内壁之间,该激光发光器设置在接头管的外壁外侧。
进一步地,该接头管的直径较大端设置有接头管盖。
进一步地,该激光导丝的前端突出部分连接有防护罩。
进一步地,该气囊装置包括四组气囊和气囊管,四根气囊管在主体管的外壁与主体管的内壁之间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70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托盘码分机
- 下一篇:一种河堤护坡生态改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