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极性控制电路及其应用的RS-485收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27267.8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7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高耿辉;李德第;马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元顺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大连连顺电子有限公司;友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H04B1/401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钱莉;蔡学俊 |
地址: | 361008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性 控制电路 及其 应用 rs 485 收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极性控制电路及其应用的RS‑485收发器,包括极性检测模块与极性变换模块,所述极性检测的输出端连接至极性变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电路中极性检测和极性变换模块的控制,实现A、B反接通讯,即用户使用时可以不区分总线A和B。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极性控制电路及其应用的RS-485收发器。
背景技术
RS-485是一种对数据传输制定的标准,主要针对接口制定了一些电气规定,数据的主要传输方式是差分形式。由于RS-485总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在各大领域熟练运用。RS-485接口是采用平衡驱动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组合,抗共模干能力增强,即抗噪声干扰性好,可以大大减少由于各种噪声造成的影响,数据可以更准确的传输。
传统RS-485收发器如图1所述,图1描绘了一种基于传统的半双工RS-485收发器功能框图。由于RS-485总线的差分数据传输形式,RS-485接口芯片和总线的连接是通过两个数据通信接口,分别用A端口和B端口来表示。发送器把DI端口的输入信号转化为差分信号并通过A和B输出。DE是发送使能端口,高电平有效,DE为低电平时,发送输出为高阻; DE为高电平时芯片工作在发送状态。A和B端口又把接收到的差分信号通过接收器、输出管转化为单端信号并通过RO端口输出。RE是接收使能端口,低电平有效,RE为高电平时,接收输出为高阻,RE为低电平时,接收器工作在接收状态。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两个端口A和B需要分别准确的对应接到总线A和B上,所以在这个环节的操作很容易产生差错,操作人员容易将芯片的A端口连接到B总线上,同时将芯片的B端口连接到A总线上,如此就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极性控制电路及其应用的RS-485收发器,能够通过电路中极性检测和极性变换模块的控制,实现A、B反接通讯,即用户使用时可以不区分总线A和B。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无极性控制电路,包括极性检测模块与极性变换模块,所述极性检测的输出端连接至极性变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极性检测模块为二输入单输出模块,包括第一或非门NOR1、第一反相器INV1、第四与非门NAND4、极性判断时间控制电路以及CLK发生器;所述CLK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极性判断时间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极性判断时间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四与非门NAND4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或非门NOR1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分别作为所述极性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并分别连接信号线ROX与DE端口,所述第一或非门NOR1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四与非门NAND4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四与非门NAND4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出端作为所述极性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并连接信号线Polarity;
所述极性变换模块为二输入单输出模块,包括第二反相器INV2、第三反相器INV3、第一与非门NAND1、第二与非门NAND2、第三与非门NAND3;所述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与非门NAND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作为所述极性变换模块的第一个输入端,并连接至信号线Signal;所述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与非门NAND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与非门NAND1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三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相连作为所述极性变换模块的第二个输入端,并连接至信号线Polarity;所述第三反相器INV3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与非门NAND2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与非门NAND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与非门NAND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三与非门NAND3的两个输入端,所述第三与非门NAND3的输出端作为所述极性变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信号线Signal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文所述的极性检测模块与极性变换模块的RS-485收发器,包括第一极性变换模块、第二极性变换模块、极性检测模块、发送器、接收器、以及输出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元顺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大连连顺电子有限公司;友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元顺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大连连顺电子有限公司;友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72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助生物识别一体机
- 下一篇: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