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量高亚音三维稳态流场的全参数探针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27507.4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82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马宏伟;尉星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5/02 | 分类号: | G01M15/0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高亚音 三维 稳态 参数 探针 | ||
1.一种测量高亚音三维稳态流场的全参数探针,由探针头部(1)、探针支杆(2)、圆柱体(3)、钝头锥体(4),压力感受左孔(5)、压力感受中孔(6)、压力感受右孔(7)、压力感受上孔(8)、绝热绝缘密封件(9)、温度感受器(10)、对流换热左孔(11)、对流换热中孔(12)、对流换热右孔(13)、温度感受器线缆引出通道(14)、引压管引出通道(15)、温度感受器线缆(16)和引压管(1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头部(1)包括共底面的圆柱体(3)、钝头锥体(4),在探针头部(1)表面的迎风面上开有4个互不相通的压力感受孔,其中在圆柱体(3)迎风面开有3个压力感受孔,分别为压力感受左孔(5)、压力感受中孔(6)、压力感受右孔(7),在钝头锥体(4)的迎风面开有1个压力感受上孔(8),在圆柱体(3)背风面开有3个的对流换热孔,分别为对流换热左孔(11)、对流换热中孔(12)、对流换热右孔(13),在对流换热中孔(12)中沿圆柱体(3)轴线方向开有温度感受器线缆引出通道(14),温度感受器(10)头部放置在对流换热中孔(12)内,绝热绝缘密封件(9)位于温度感受器线缆引出通道(14)中,用来固定温度感受器(10);
进一步,圆柱体(3)的直径为2毫米至6毫米,长度为20毫米至60毫米,和圆柱体(3)共底面的钝头锥体(4)锥角为90°至120°,锥尖钝化后为四分之一球面结构,在圆柱体(3)内部沿圆柱体(3)轴向开有四个互不相通的引压管引出通道(15)和一个温度感受器线缆引出通道(14),四个引压管引出通道(15)分别和压力感受左孔(5)、压力感受中孔(6)、压力感受右孔(7)、压力感受上孔(8)连通,引压管(17)分别和压力感受左孔(5)、压力感受中孔(6)、压力感受右孔(7)、压力感受上孔(8)连通并通过引压管引出通道(15)引出探针支杆(2)尾部,温度感受器线缆(16)通过温度感受器线缆引出通道(14)引出探针支杆(2)尾部,探针头部(1)的圆柱体(3)轴线与探针支杆(2)轴线重合;
进一步,压力感受左孔(5)、压力感受中孔(6)、压力感受右孔(7)、压力感受上孔(8)均为圆形,直径相同均为0.2毫米至1.2毫米,压力感受中孔(6)中心线、压力感受上孔(8)中心线与探针头部(1)的圆柱体(3)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压力感受左孔(5)和压力感受右孔(7)沿该平面对称分布,压力感受左孔(5)中心线和压力感受右孔(7)中心线共圆周面并和圆柱体(3)轴线相交,其圆周面与圆柱体(3)轴线垂直,压力感受左孔(5)圆心和压力感受右孔(7)圆心在圆柱体(3)表面上的圆周夹角为60°至120°,压力感受中孔(6)圆心与钝头锥体(4)底面圆弧的距离为0.6毫米至1.2毫米,压力感受上孔(8)圆心与钝头锥体(4)底面圆弧距离为0.4毫米至1毫米;
进一步,对流换热中孔(12)中心线与压力感受中孔(6)中心线重合,对流换热左孔(11)和对流换热右孔(13)沿对流换热中孔(12)中心线对称分布,对流换热左孔(11)中心线、对流换热中孔(12)中心线、对流换热右孔(13)中心线位于同一圆周面且相交于一点,该圆周面和圆柱体(3)轴线垂直,该交点靠近圆柱体(3)背风面一侧,和圆柱体(3)轴线的距离为0.3毫米至1毫米,对流换热左孔(11)、对流换热中孔(12)、对流换热右孔(13)均为圆形,对流换热中孔(12)直径为1毫米至2毫米,对流换热左孔(11)、对流换热右孔(13)直径为0.3毫米至0.8毫米,对流换热中孔(12)圆心与钝头锥体(4)底面圆弧的距离为0.6毫米至1.2毫米,对流换热左孔(11)、对流换热右孔(13)的中心线夹角为160°;
进一步,温度感受器线缆引出通道(14)位于对流换热中孔(12)内,其轴线和圆柱体(3)轴线平行,和圆柱体(3)轴线距离为0.6毫米至2毫米,温度感受器(10)头部位于对流换热中孔(12)中心线上,依靠绝热绝缘密封件(9)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750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发电电路及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清洁的医疗用内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