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温湿环境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28783.2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4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磊;魏振;安树怀;李长林;曹家伟;刘新民;王红利;郝婉梦;李雪源;李承伟;孔海洋;孙晓;张志强;王德东;韩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G05D27/02;G05B23/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庆骞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线 联网 温湿 环境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温湿环境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面板和继电器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主控制器,主控制器与按键电路、显示屏驱动模块、SX1278无线模块和温湿度检测模块分别相连,显示屏驱动模块与显示屏相连;继电器板上设置有继电器驱动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主控制器相连,输出端与继电器模块相连,继电器模块与风机转速控制线相连;继电器板上还设置有电源模块。其能够提高控制的效率以及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温湿环境控制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湿环境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温湿环境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温湿环境控制装置的能耗成为建筑的主要能耗,发明人发现,目前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温湿环境控制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温湿环境控制装置中的无线通信模块大多数采用wifi模块,但是wifi模块的无障碍有效传输距离大约为80m,而且容易受到墙壁等外界干扰,使得温湿环境控制装置控制效率差;2)当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温湿环境控制装置内部电源供电发生故障时,温湿环境控制装置控制失效,无法及时检测出故障电路,降低了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温湿环境控制装置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温湿环境控制装置,其能够提高温湿环境控制装置控制的效率以及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温湿环境控制装置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温湿环境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面板和继电器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与按键电路、显示屏驱动模块、SX1278无线模块和温湿度检测模块分别相连,所述显示屏驱动模块与显示屏相连;
所述继电器板上设置有继电器驱动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主控制器相连,输出端与继电器模块相连,继电器模块与风机转速控制线相连;继电器板上还设置有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滤波电路和整流电路,滤波电路输入端与市电电源相连,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若干个并联连接的电压转换电路分别相连,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相应电压分别为控制面板和继电器板供电;每个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还与一个电压检测电路对应相连,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的电压并传送至主控制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SX1278无线模块包括射频芯片,所述射频芯片的射频端子通过第一电容与射频天线相连,射频芯片的射频端子通过第二电容与射频输出预留端口相连。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显示屏驱动模块为LCD驱动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显示屏为LCD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控制器还与扬声器相连,所述扬声器用于当电压转换电路故障时报警。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风机转速控制线包括第一控制线、第二控制线和第三控制线,第一控制线、第二控制线和第三控制线控制的风机转速逐次降低。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继电器模块包括三个并联连接的继电器,这三个继电器分别与第一控制线、第二控制线和第三控制线对应相连。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包括三个并联的三极管,每个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与主控制器相连,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通过第二电阻相连,三极管的发射极直接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相应继电器的控制端相连。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压检测电路为分压电阻电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压检测电路为电压互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87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