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登山鞋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32749.2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79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洪庆寿;黄兆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草原鞋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5/00 | 分类号: | A43B5/00;A43B7/00;A43B7/08;A43B23/02;A43B13/18;A43B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登山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登山鞋,其包括鞋子本体以及鞋底,鞋子本体的鞋面上设置有散热网面,鞋底内部设置有空腔,空腔位于鞋底的鞋后跟处,空腔内设置有气囊,气囊上分别连通的进气管以及出气管,进气管与外部连通,进气管内设置有单向进气阀,出气管位于鞋底内部且沿鞋底的长度方向延伸,鞋底的上端面贯通有若干与出气管相连通的通孔,鞋底设置有挤压气囊的挤压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利于提高散热登山鞋的散热能力,防止鞋腔内温度较高而使鞋腔内因潮湿而产生异味并滋生细菌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登山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登山鞋。
背景技术
目前,户外运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登山运动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这就衍生出一种专门为登山而使用的登山鞋。
现有的登山鞋的鞋子本体的鞋面虽然设置有散热网面,但是在长时间的登山运动过程中,由于脚部皮肤的呼吸,会不断排出二氧化碳气体,使得鞋腔内温度升高,脚部的出汗量也会越来越多,鞋腔潮湿,而散热网面虽然能够将鞋腔内的部分热量排出,但是由于鞋腔内空气不流通,散热网面的散热能力有限,潮湿的鞋腔容易产生异味并滋生细菌。因此,还有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登山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散热登山鞋,包括鞋子本体以及鞋底,所述鞋子本体的鞋面上设置有散热网面,所述鞋底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位于所述鞋底的鞋后跟处,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上分别连通的进气管以及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鞋子本体的外部连通,所述进气管内设置有单向进气阀,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鞋底内部且沿所述鞋底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鞋底的上端面贯通有若干与所述出气管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鞋底设置有挤压所述气囊的挤压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散热登山鞋进行登山等运动时,人在行走的过程中脚部不断踩踏挤压机构,使得气囊受压后将其内部存储的气体压出,由于气囊连通有出气管,且鞋底的上端面贯通有与出气管贯通的通孔,使得气囊内的气体通过出气管流经通孔,从而使得鞋腔内的气体流通,同时,由于气囊连通有进气管,且进气管与外部连通,使得在气囊受力压缩后,在脚部脚后跟抬起时,外部的气体通过进气管而补充到气囊中,从而使得在长时间的行走过程中能够保持气囊的进气和出气,从而保持鞋腔内的气体循环,将鞋腔内的热量通过散热网面以及鞋带孔排出,有利于提高散热登山鞋的散热能力,防止鞋腔内温度较高而使鞋腔内因潮湿而产生异味并滋生细菌。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抵接板、支撑杆以及挤压块,所述抵接板在所述空腔内沿所述鞋底的厚度方向滑动,且所述抵接板与所述气囊抵接,所述抵接板远离所述气囊的一侧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抵接板的一端伸出于所述鞋底的上端面且与所述挤压块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块凸出于所述鞋底的上端面,且所述挤压块为弹性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脚部脚后跟踩踏挤压块时,由于挤压块为弹性材料制成,使得挤压块受力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带动支撑杆与抵接板同步运动,由于抵接板在空腔内沿鞋底的厚度方向滑动,从而使得抵接板在往远离脚部的方向移动时对气囊进行挤压,从而将气囊内的气体排出,同时,当脚部脚后跟抬起时,挤压块在弹力作用下恢复至自然状态,从而将抵接板往靠近脚部的方向拉起,此时在负压的作用下,气体通过进气管补充到气囊内,实现鞋腔内气体的流通,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鞋腔内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挤压块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为开口朝向所述鞋底上端面的圆弧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挤压块凸出于鞋底上端面的一侧设置为圆弧状,使得脚底在踩踏挤压块时,能够避免应力集中,从而使得挤压块更好地带动抵接板对气囊进行挤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草原鞋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大草原鞋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327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