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锚杆静压桩上的涌水桩位孔封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38540.7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3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江超瑜;毛善根;陈伟;朱福祥;江嘉伦;楼驰;李亮;江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固邦建筑特种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4 | 分类号: | E02D5/64;E02D19/10;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静压 涌水桩位孔封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锚杆静压桩上的涌水桩位孔封桩装置,包括基础,基础内开设有桩位孔,桩体位于桩位孔内,桩体周围铺设有碎石并压实形成碎石层,碎石层的上平面与基础底部平齐;碎石层内放置有两个钢管组件,且钢管组件延伸至桩位孔外,其中一个钢管组件用于抽水并与水泵连接,且位于桩体的一侧,另一个钢管组件用于进气并与气泵连接,且位于桩体的另一侧;桩位孔内分别浇筑有两层混凝土层,且两混凝土层与桩体间安装有钢筋,位于上端的混凝土层与基础间安装有加强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够有效降低桩位孔内水位标高,确保封桩质量不受其影响,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工期短,造价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础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锚杆静压桩上的涌水桩位孔封桩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大多数地下空间工程面积较大,局部会遇到地质条件很差的情况,且使用荷载复杂,容易导致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因此需要对局部地质条件很差的部位进行地基基础补强。由于出现问题时,房屋往往已经建成,大型机械不具备操作空间,锚杆静压桩因其所需施工空间小,操作方便,噪声小,无振动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锚杆静压桩压桩完成后,需要对桩位孔进行封堵。在很多工程案例中,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导致地下水不断的从桩位孔处涌出,这给封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常用的涌水桩位孔封桩做法为:首先对拟加固区域一定范围内的基础底板的下方进行注浆(浆采用水泥或水玻璃浆液)堵漏,所注浆液会从桩位孔溢出并迅速凝固,此时已经达到堵漏的目的,然后凿除桩位孔内的凝固体,最后可按照传统的封桩工艺进行封桩。
采用上述先堵漏后封桩的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复杂,需要专业的堵漏班组进行堵漏施工,对工人的素质要求较高;工期较长,造价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锚杆静压桩上的涌水桩位孔封桩装置,能够有效降低桩位孔内水位标高,确保封桩质量不受其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用于锚杆静压桩上的涌水桩位孔封桩装置,包括基础,基础内开设有桩位孔,桩体位于桩位孔内,所述桩体周围铺设有碎石并压实形成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上平面与所述基础底部平齐;所述碎石层内放置有两个钢管组件,且钢管组件延伸至桩位孔外,其中一个钢管组件用于抽水并与水泵连接,且位于桩体的一侧,另一个钢管组件用于进气并与气泵连接,且位于桩体的另一侧;所述桩位孔内分别浇筑有两层混凝土层,且两混凝土层与桩体间安装有钢筋,位于上端的混凝土层与所述基础间安装有加强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钢管组件包括第一钢管、第二钢管,所述第一钢管与所述第二钢管间通过螺纹接头连接固定;所述第一钢管的径向端面上设有止水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螺纹接头的上端面与所述基础顶面之间的距离为90至110mm,且位于下端的混凝土层的上平面低于或平齐于螺纹接头的上端面。
作为优选,所述止水组件包括钢板、止水条,所述钢板焊接在所述第一钢管的径向端面上,且所述止水条设置在焊接部位的焊缝处。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组件包括锚杆、钢筋架,所述锚杆固定在所述基础上,并设置有四根,所述钢筋架由两根折弯的筋条呈交叉焊接成型,并分别与所述锚杆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桩位孔为一个下端直径大于上端直径的通孔,且孔壁为凿毛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涌水桩位孔封桩装置,能够有效降低桩位孔内水位标高,确保封桩质量不受其影响,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工期短,造价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步封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步封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步封桩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固邦建筑特种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固邦建筑特种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385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