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族生态的培菌结构体及其水族微生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40686.5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13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新民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智远创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19 | 代理人: | 李丽丽 |
地址: | 中国台湾金門縣***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族 生态 结构 及其 生态系统 | ||
1.一种用于水族生态的培菌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培养区域和与所述第一培养区域相邻设置的第二培养区域,所述第一培养区域与第二培养区域均为有孔隙的海绵状结构,所述第一培养区域内的海绵状结构的孔隙大于所述第二培养区域内的海绵状结构的孔隙,所述第一培养区域与第二培养区域之间设置有将二者之间海绵状结构的孔隙隔断的间隔区或者间隔层;所述海绵状结构包括作为该海绵状结构支撑结构的骨架和附着于所述骨架以便菌体附着培养的填充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菌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区域的海绵状结构维持其孔隙连通形成开放式培菌环境;所述第二培养区域的海绵状结构中,填充层部分封堵海绵状结构的连通孔隙形成厌氧培菌环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菌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为包括合成树脂、天然纤维或者金属在内的常见海绵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菌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为陶土、高岭土或者废瓷残渣形成的陶瓷附着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菌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区域内的海绵状结构的孔隙的孔目介于10-60ppi。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菌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培养区域内的海绵状结构的孔隙的孔目介于80-150ppi。
7.一种水族微生态系统,包括容纳水族培养水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培菌层,所述培菌层由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培菌结构体组成,当所述培菌层由两个以上的所述培菌结构体组成时,所述培菌结构体平行并排设置于所述容器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族微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菌结构体的第二培养区域与所述容器的底部相接,所述培菌结构体的第一培养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培养区域的上方且与容器内的水族培养水体相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族微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培菌层由两个以上的所述培菌结构体组成时,相邻设置的培菌结构体的第一培养区域与第一培养区域临接设置形成开放式的有氧培菌层,第二培养区域与第二培养区域临接设置形成厌氧培菌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新民,未经吴新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4068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吹风机出风头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会计专用票据压平整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