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机机箱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40771.1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50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友坤;徐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0 | 分类号: | F04D29/00;F04D29/66;F04D29/58;E06B3/36;E05C9/06;H04N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冯永贞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机 机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机机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注气风机和/或抽气风机;箱门单元,所述箱门单元设置在所述箱体的至少一个侧面上,以使风机机箱开启或关闭;观察单元,配置为观察所述箱体的内部;散热单元,配置为排出所述箱体内部的热量。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机箱,通过在箱体上设置箱门单元开启或关闭风机机箱,通过观察单元观察所述箱体的内部,通过散热单元排出箱体内部的热量,以保证箱体内的注气风机和/或抽气风机安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机机箱。
背景技术
在垃圾填埋场降解治理过程中,通过注气风机向垃圾堆体中注入空气,利用好氧微生物的高效降解作用将填埋物中的有机质逐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再通过抽气风机将堆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甲烷、氨、硫化氢等其他废气抽出,最后经过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如此不断地循环注气、抽气,从而降低填埋物中的有机质含量,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的技术标准要求,实现垃圾填埋场的降解治理目标。
然而,现有技术中,注气风机和抽气风机都设置在简易的箱体内,尽管这种箱体具有保护风机免受风吹日晒雨淋的作用,但是,这种简易的箱体也存在着种种问题,诸如当风机长时间连续运转后,机体会产生很高的温度,并通过壳体向外辐射热量,导致箱体内长时间的过热,且热量难以散发,直接影响风机自身以及相关仪表、缆线、继电器等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在夏季多雨时节,箱体顶部由于雨水过多,排泄不畅,表面积水,容易导致雨水通过垂直于机箱顶部伸入机箱内的风机管道与箱体顶板之间的缝隙渗入箱体和风机内,威胁风机的使用安全;风机箱体的顶部一般安装有风冷器以及相应的通风管道,用于对注入的空气或抽出的废气进行冷却和输送,加之风机箱体的高度一般超过2米,因此,风冷器及其管道的安装、日常维修、保养显得尤为不便;风机箱体的外壁和门一般均采用全钢材制成,一方面比较厚重,另一方面只有开门后,才能对风机进行观察和监控;由于风机功率较大,启动后会产生巨大的噪声,严重干扰和影响运行人员的语言交流与健康。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风机机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机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注气风机和/或抽气风机;
箱门单元,所述箱门单元设置在所述箱体的至少一个侧面上,以使风机机箱开启或关闭;
观察单元,配置为观察所述箱体的内部;
散热单元,配置为排出所述箱体内部的热量。
进一步,所述箱门单元包括:
门体,所述门体通过铰链与所述箱体连接;
锁杆单元,所述锁杆单元包括锁杆、锁杆托架、锁杆把手、把手锁件、锁杆凸轮以及锁杆凸轮座。
进一步,所述锁杆凸轮设置于所述锁杆的至少一端,所述锁杆凸轮与所述锁杆凸轮座匹配设置,所述锁杆凸轮座固定于所述门体上方的门楣上和/或所述门体下方的门槛上。
进一步,所述锁杆把手设置于所述锁杆上,通过转动所述锁杆把手以带动所述锁杆旋转,所述把手锁件配置为控制所述锁杆把手的旋转。
进一步,所述观察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观察窗和/或设置在所述门体上的观察副窗。
进一步,所述观察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监控摄像头。
进一步,所述散热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箱体上的排风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未经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407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代步车防死点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串并联切换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