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正压注射针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41471.5 | 申请日: | 202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14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许培林;吴光亚;周鸿书;吴强;黄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特普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陈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压 注射针 部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正压注射针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挡片;所述外壳为管状结构,其一端可连接注射头,另一端可连接注射材料源;所述挡片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挡片插入外壳中,垂直或者斜向切断外壳的中空部;所述挡片上设置贯通的切口,所述切口的位置对应所述中空部的位置;所述挡片至少有一端可与外力接触;在外力挤压下,所述挡片设置切口的部分可向中空部内移动,并使切口出现间隙。相比于常规设置,本部件对于小剂量注射的掌控性更高,且注入的稳定性更好;同时本部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制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正压注射针部件。
背景技术
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主要是采用针头将针管中药物注射到人体内,从而治疗疾病;也有将一些医用材料通过注射器注入人体的特定部位,用于手术或者治疗;目前的注射器多采用人工推注的设计,该种设计尽管结构简单,但是该设计推注稳定性不高,尤其是小剂量注射把控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注入稳定性高且小剂量注射把控性好的正压注射针部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正压注射针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挡片;所述外壳为管状结构,其一端可连接注射头,另一端可连接注射材料源;所述挡片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挡片插入外壳中,垂直或者斜向切断外壳的中空部;所述挡片上设置贯通的切口,所述切口的位置对应所述中空部的位置;所述挡片至少有一端可与外力接触;在外力挤压下,所述挡片设置切口的部分可向中空部内移动,并使切口出现间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空部与外壳同轴设置;所述软质材料垂直切断中空部。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在相对两侧分别设置开口,挡片两端分别位于两开口中。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开口设置覆盖其的薄膜;当外力下压薄膜时,可压到挡片的端部,并对其挤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片为硅胶片。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挡片上的切口为十字形。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挡片为长方体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靠近外壳可连接注射材料源的端头一侧的中空部在与挡片交界处设置凹陷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侧面为波浪形;所述挡片插入的部位位于波峰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主要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注入稳定性高且小剂量注射把控性好的正压注射针部件;相比于常规设置,本部件对于小剂量注射的掌控性更高,且注入的稳定性更好;同时本部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挡片和中空部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切口的示意图。
图中:1为外壳、11为第一端头、12为第二端头、13为中空部、14为凹陷部、15为开口、16为薄膜、2为挡片、21为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特普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特普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414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中风病人的护理垫
- 下一篇:一种输送机皮带运行状态图像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