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基处理的注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47372.8 | 申请日: | 2020-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04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峰;张伟;张浩;田向莉;吴海锋;刘毅;李增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瑞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2 | 分类号: | E02D3/12;E02D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基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基处理的注浆装置,包括主套筒、第一注浆盘、次套筒和第二注浆盘;主套筒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尖端,中间部位设置第一注浆座,第一注浆座为一体成型设置在主套筒上;第一注浆座上设置有插接凸起,所述插接凸起内上设置通孔,通孔和主套筒内部相通,第一注浆盘和第二注浆盘为开有中心孔的空心圆柱,通过中心孔将注浆盘套在主套筒上,插接凸起和第一注浆盘底部的进浆口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加强了桩与桩之间区域的地基承载力;确保柱锤每次向下锤击的铅直度,保障了柱锤冲扩桩的填土被充分夯实,更进一步增强整体的地基承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基处理的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复合地基普遍存在变形不协调问题,具体是桩体部分变形与桩间土部分变形不协调问题,很明显,注浆土体上部的沉降量明显大于上部的沉降量。因而,长期使用后,地基变形不协调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上部结构的稳定性。
加固后的桩土体整体易引起下卧层土体的较大沉降。为了避免这种沉降,有人提出,在柱锤冲扩前先在基础孔孔底钻一个微型孔,再配筋并压力注浆,以形成一根微型灌注桩,用以支撑柱锤冲扩桩底部,避免柱锤冲扩桩及其所加固土层对下卧层土体造成新的沉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地基处理的注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地基处理的注浆装置,包括主套筒、第一注浆盘、次套筒和第二注浆盘;主套筒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尖端,中间部位设置第一注浆座,第一注浆座为一体成型设置在主套筒上;第一注浆座上设置有插接凸起,所述插接凸起内上设置通孔,通孔和主套筒内部相通,其特征在于:第一注浆盘和第二注浆盘为开有中心孔的空心圆柱,通过中心孔将注浆盘套在主套筒上,插接凸起和第一注浆盘底部的进浆口配合连接;所述次套筒通过底部螺纹连接在主套筒上,并抵压住第一注浆盘;所述次套筒上端设置第二注浆座,第二注浆座为一体成型设置在次套筒上,第二注浆座设置有插接凸起,所述插接凸起上设置通孔,通孔和次套筒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注浆盘和第二注浆盘的侧面均开有多个方向的注浆连接开口,所述注浆连接开口连接有注浆导管。
所述的插接凸起上设置胶垫。所述的固定尖端为实心。所述第一注浆盘和第二注浆盘的侧面均开有6个方向的注浆连接开口。
或者,所述第一注浆盘和第二注浆盘的侧面均开有8个方向的注浆连接开口,且每个相邻注浆连接开口的角度为45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基处理的注浆装置,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加强了桩与桩之间区域的地基承载力;确保柱锤每次向下锤击的铅直度,保障了柱锤冲扩桩的填土被充分夯实,更进一步增强整体的地基承载力。
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工程造价低且加工制作及施工方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砂性土中排水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瑞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瑞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473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成孔桩底清理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半自动固结型边坡排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