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进料口的线缆挤塑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57989.8 | 申请日: | 202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2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成;刘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宝翼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285 | 分类号: | B29C48/285;B29C48/395;B29L3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2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料 线缆 挤塑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进料口的线缆挤塑机,包括底座、进料通道、拌料机构、输料机构及穿线机构;其中,拌料机构包括拌料筒、拌料螺杆、液压箱及传动杆;液压箱提供动力通过传动杆驱动拌料螺杆绕轴转动;输料机构包括输料管道,输料管道设于拌料筒内部,拌料螺杆伸入输料管道内部;穿线机构包括穿线轴,穿线轴的一部分设于拌料筒内,两端延伸至拌料筒外部,且设于输料管道下方;进料通道包括通道本体,通道本体由进料斗和进料管构成,进料管位于进料斗的下端,且相互贯通;进料管的下口与输料管道连通;进料斗主进料斗和副进料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进料口的线缆挤塑机,其结构简单,能够提升进料的效率,也能避免原料从进料口溢出而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生产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多进料口的线缆挤塑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线缆挤塑机的进料口均为一个,进料时往往因不能及时传输而由原料从进料口溢出,造成原料浪费,生产效率也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进料口的线缆挤塑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多进料口的线缆挤塑机,包括底座、进料通道、拌料机构、输料机构及穿线机构;其中,所述拌料机构包括拌料筒、拌料螺杆、液压箱及传动杆;所述液压箱提供动力通过所述传动杆驱动所述拌料螺杆绕轴转动;所述输料机构包括输料管道,所述输料管道设于所述拌料筒内部,所述拌料螺杆伸入所述输料管道内部;所述穿线机构包括穿线轴,所述穿线轴的一部分设于所述拌料筒内,两端延伸至所述拌料筒外部,且设于所述输料管道下方;所述进料通道包括通道本体,所述通道本体由进料斗和进料管构成,所述进料管位于所述进料斗的下端,且相互贯通;所述进料管的下口与所述输料管道连通;所述进料斗包括开设在其中心部位的主进料斗,所述主进料斗的上部为圆筒形通道,其上口的尺寸与下口的尺寸相同;所述主进料斗的下部为锥台形通道,上口尺寸大于下口尺寸,其上口与所述主进料斗上部的圆筒形通道的下口贯通,其下口与所述进料管的上口贯通;所述进料斗还包括副进料斗,所述副进料斗位于所述主进料斗的外侧;所述副进料斗包括副收料通道、副引流通道及副出料通道,所述副引流通道设于所述副收料通道和副出料通道之间,所述副引流通道的上口与所述副收料通道的下口贯通,所述副引流通道的下口与所述副出料通道的上口贯通,所述副出料通道的下口与所述进料管相贯通;所述副收料通道为圆环形通道,上口与下口的尺寸相同,且其上口外侧壁的高度高于所述主进料斗上部的圆筒形通道的侧壁高度;所述副引流通道为环台型通道,由引流内壁和引流外壁构成,二者之间的间距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所述副出料通道由出料内壁和出料外壁构成,二者的间距自上而下逐渐变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输料管道的外壁设有加热器;所述液压箱通过支撑座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还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上口设置有环形腔,所述环形腔与所述穿线轴的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拌料筒的外部设置有夹具,所述夹具的内部设置有胶体通道,所述胶体通道与所述输料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穿线轴未与所述环形腔连接的一端穿入所述夹具的内部,所述夹具的右侧还设置有外置模具,所述外置模具内还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胶体通道和穿线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进料口的线缆挤塑机,其结构简单,能够提升进料的效率,也能避免原料从进料口溢出而浪费。原料首先从主进料斗进入,当主进料斗来不及将原料导入时,溢出的原料进入副进料斗,通过副进料斗进入拌料筒,提升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进料通道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宝翼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宝翼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579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产品压伤的缓冲型冷焊机构
- 下一篇:一种超高层培养皿自动化点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