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管导管拔管漏气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58571.9 | 申请日: | 202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99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G01M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朱浩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管 导管 漏气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管导管拔管漏气测试装置,包括面罩、密封组件和出气管;所述面罩为柔性体;所述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面罩上并将所述面罩的内腔与外部贯通,所述密封组件上开设有插孔,气管导管能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插孔内,且所述密封组件密封的抱紧在所述气管导管的外壁;所述出气管设置在所述面罩的外壁上;所述出气管内设置有单向阀,能将所述出气管关闭或打开。本气管导管拔管漏气测试装置,通过此装置,在气管导管拔管前,能快速有效的测试处气管导管与呼吸道内壁之间是否产生漏气现象,进而决定是否拔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导管拔管漏气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导管是插入患者呼吸道(气管或支气管)内,为患者特别是不能自主呼吸的患者创建一个临时性的人工呼吸通道的一种医疗器械。当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功能后,则需要将气管导管拔出掉。气管导管的拔管操作为:先通过气管导管上的气囊将气管导管内的气体放掉,此时气管插管与呼吸道之间会产生缝隙,然后再进行拔管。然而由于气管导管长期插设在气管或支气管内,则可能导致气管或支气管出现水肿。如果这时候患者的气管或支气管已经水肿,当气囊放气后,气管或支气管则会收缩抱紧在气管导管上,气管插管与呼吸道之间则不会产生缝隙,这种情况下强行拔管,不好会划伤气管或支气管,还有可能导致患者窒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管导管拔管漏气测试装置,通过此装置,在气管导管拔管前,能快速有效的测试处气管导管与呼吸道内壁之间是否产生漏气现象,进而决定是否拔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气管导管拔管漏气测试装置,包括:面罩、密封组件和出气管;所述面罩为柔性体;所述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面罩上并将所述面罩的内腔与外部贯通,所述密封组件上开设有插孔,气管导管能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插孔内,且所述密封组件密封的抱紧在所述气管导管的外壁;所述出气管设置在所述面罩的外壁上;所述出气管内设置有单向阀,能将所述出气管关闭或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套筒和橡胶塞;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面罩上,并与所述面罩的内腔相通;所述橡胶塞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橡胶塞中间开设有所述插孔,且所述插孔的内径小于所述气管导管的外径;所述气管导管插设在所述插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塞位于所述套筒内并位于远离所述面罩的一端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包括堵球和调节杆;所述堵球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出气管内,所述堵球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调节杆设置在所述堵球上,并能转动的延伸至所述出气管外,且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出气管垂直;转动所述调节杆,能使所述通孔与所述出气管同轴。
进一步地,还包括气圈,所述气圈设置在所述面罩的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面罩的侧壁设置有固定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上述气管导管拔管漏气测试装置,用于在气管导管拔管前测试气管导管与呼吸道即气管和支气管之间是否出现漏气现象,从而判断患者患者的气管或支气管是否出现水肿,进而决定是否拔管。面罩与面部紧贴,防止外界空间进入面罩,有利于测试顺利进行;密封组件密封的抱紧在气管导管上,起到密封作用;套筒对气管导管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避免气管导管在使用过程中晃动而影响橡胶塞部位的密封。使用时,通过连接在出气管上的集气袋或气体测量仪,观察集气袋或气体测量仪。当漏气量大于110ml(成人)时,则表示漏气实验阴性,则可进行拔管操作。若漏气量小于110ml(成人)则认为漏气实验阳性,表明气道水肿梗阻风险极大,这种情况下拔除气管插管很可能导致呼吸不畅,重新插管的风险大大增加。整个检测操作简单,有利于直观的判断是否能进行拔管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管导管拔管漏气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585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