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避免干电池放电的存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58600.1 | 申请日: | 202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30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邱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俊杰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04;H01M6/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干电池 放电 存放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存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避免干电池放电的存放装置,一种可避免干电池放电的存放装置,包括干电池,干电池连接在放置块上设有的放置孔中,放置块连接在放置盒底板上端,干电池一端连接在蜡块上设有的保护孔中,蜡块连接在放置盒底端上端,放置盒一侧顶端设有两对称的矩形槽,矩形槽两端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连接在转动块上,转动块固定连接在上盖板的一侧,上盖板的另一侧设有挡块,上盖板中间位置设有风扇,上盖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上端连接有转动柱,转动柱顶端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放置盒与矩形槽对称面的中间位置设有卡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避免电池自然放电的且可以调节存放温度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存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避免干电池放电的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干电池属于化学电源中的原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因为这种化学电源装置其电解质是一种不能流动的糊状物,所以叫做干电池,这是相对于具有可流动电解质的电池说的。干电池不仅适用于手电筒、半导体收音机、收录机、照相机、电子钟、玩具等,而且也适用于国防、科研、电信、航海、航空、医学等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领域,十分好用。普通干电池大都是锰锌电池,中间是正极碳棒,外包石墨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再外是一层纤维网.网上涂有很厚的电解质糊,其构成是氯化铵溶液和淀粉,另有少量防腐剂.最外层是金属锌皮做的筒,也就是负极,电池放电就是氯化铵与锌的电解反应,释放出的电荷由石墨传导给正极碳棒,锌的电解反应是会释放氢气的,这气体是会增加电池内阻的,而和石墨相混的二氧化锰就是用来吸收氢气的.但若电池连续工作或是用的太久,二氧化锰就来不及或已近饱和没能力再吸收了,此时电池就会因内阻太大而输出电流太小而失去作用.但此时若将电池加热,或放置一段时间,它内部的聚集氢气就会受热放出或缓慢放出.二氧化锰也到了还原恢复,那电池就又有活力了,目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电池,电池在利用完之后,要集中放置,避免出现环境的污染,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420660785.0公开的一种新型多功能便携式电池收纳盒,包括上盖,卡扣,卡扣凸起,铅蓄电池前挡板,凹槽,锂电池存放槽,下盒体,上盒体,铅蓄电池存放槽,隔板和挂孔,所述的上盖安装在上盒体的上部;所述的卡扣设置在上盖前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卡扣凸起设置在卡扣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铅蓄电池前挡板分别设置在上盒体的最里面上;所述的凹槽设置在上盒体上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铅蓄电池存放槽设置在上盒体的内部;所述的下盒体设置在上盒体的上部。本实用新型的铅蓄电池前挡板、上盖、上盒体或者下盒体和挂孔的设置,有利于固定铅蓄电池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实时观察性能,使得携带更加方便,降低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该装置能够存放铅蓄电池和锂电池,但是不能够很好的存放干电池,且该装置没有能够很好的放置电池自然放电,且存放条件并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避免干电池放电的存放装置,尽最大可能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专门针对干电池储存的避免自然放电的且控制温度的存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避免干电池放电的存放装置,包括干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电池连接在放置块上设有的放置孔中,放置块连接在放置盒底板上端,所述干电池一端连接在蜡块上设有的保护孔中,所述蜡块连接在放置盒底端上端,所述放置盒一侧顶端设有两对称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两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连接在转动块上,所述转动块固定连接在上盖板的一侧,所述上盖板的另一侧设有挡块,所述上盖板中间位置设有风扇,所述上盖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端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顶端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放置盒与矩形槽对称面的中间位置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电池与放置块上设有的放置孔的尺寸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电池与蜡块上设有的保护孔的尺寸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蜡块上设有的保护孔配合的是电池的负极。
优选的,所述放置盒和上盖板均为塑料材质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俊杰,未经邱俊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586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