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油芯棒及其弯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59571.0 | 申请日: | 202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38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姚红辉;于朋;裴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盾安(芜湖)中元自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9/16 | 分类号: | B21D9/16;B21D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赵洁修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油芯棒 及其 弯管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喷油芯棒及其弯管机构,所述喷油芯棒包括芯棒体,所述芯棒体具有抵压接触面,所述芯棒体能够通过所述抵压接触面作用于铜管的内壁,且所述铜管能够贴靠于所述芯棒体的抵压接触面进行弯折;所述芯棒体在所述抵压接触面所在的位置处开设有喷油孔,所述芯棒体内还开设有油道,所述油道与所述喷油孔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大铜管弯折时铜管与芯棒体之间的接触面,具有避免因铜管的局部受力而导致鼓包及内壁划伤的情形发生;同时提高铜管弯折时铜管弯折部位与芯棒体之间的润滑效果,进而起到防止铜管内壁划伤的情形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管件弯曲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喷油芯棒及其弯管机构。
背景技术
铜制管路件(以下简称“铜管”)作为空调冷媒流动的载体,它同时所起到的分流、消声、节流、过滤杂质等作用至关重要。而铜管的路径和形状则是通过弯管加工来实现,弯管加工是利用铜管良好的弯曲性能、抗拉强度以及延伸率配合铜管折弯模具来实现拉伸弯曲。
其中,芯棒为铜管弯管加工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重要部件,具体可将外径略小于铜管内壁的芯棒插入至铜管内,利用芯棒端头抵靠于铜管待弯折部位,然后采用模具将铜管弯折。目前现有的芯棒上端头的部位通常设为圆形结构,使得铜管受压变形的过程中,芯棒作用于铜管并与铜管之间的接触面逐渐减小,从而引起铜管因局部受力过大而导致鼓包和内壁划伤的情形,这在对铜管进行90°-180°的弯折显得尤为明显;而且现有芯棒上用于喷油的出油孔无法保证对芯棒与铜管待弯折的部位进行全润滑,使得铜管在弯折的过程中,容易发生铜管内壁划伤并形成划痕的情形。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喷油芯棒及其弯管机构。
具体地,一种喷油芯棒,包括芯棒体,所述芯棒体具有抵压接触面,所述芯棒体能够通过所述抵压接触面作用于铜管的内壁,且所述铜管能够贴靠于所述芯棒体的抵压接触面进行弯折;所述芯棒体在所述抵压接触面所在的位置处开设有喷油孔,所述芯棒体内还开设有油道,所述油道与所述喷油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抵压接触面能够供所述铜管贴靠并进行90°-180°的弯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抵压接触面设为拇指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喷油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喷油孔间隔开设于所述抵压接触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两个所述喷油孔关于所述抵压接触面中心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两个所述喷油孔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有60°-90°的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两个所述喷油孔之间形成有60°-90°的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油道沿所述芯棒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芯棒体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还请求保护一种弯管机构,包括上述任一所述喷油芯棒,以及与所述喷油芯棒配合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能够往所述芯棒体的油道内导入混合润滑油的气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进气孔和进油孔,所述进气孔往所述芯棒体的油道内导入的气体能够带动所述进油孔内的润滑油混入至所述气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芯棒体与所述连接块以螺纹方式进行可拆卸地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盾安(芜湖)中元自控有限公司,未经盾安(芜湖)中元自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595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支撑结构
- 下一篇:换电系统及包括其的换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