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涉重废水深度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0719.2 | 申请日: | 202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71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群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环科美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20;C02F101/14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李双 |
地址: | 610094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深度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涉重废水深度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涉重高盐废水处理系统和涉重低盐废水处理系统,涉重高盐废水处理系统在其三效蒸发器装置前增设软化除氟装置用于降低废水中的硬度及氟化物,增设砂滤装置用于去除废水中大量的悬浮物,胶体及大颗粒物质,涉重低盐废水处理系统在其A/O生化装置及RO装置处理之前增设有物化一体化装置以降低悬浮物对生化工艺的影响,增设水解酸化池以增大废水的可生化性。本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工业行业涉重废水深度零排和再利用等问题,而且处理设施运行稳定,操作管理简便,处理量大,有效地实现了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涉重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科技的进步,矿冶、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仪表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大量含重金属的废水。重金属(如含镉、镍、汞、锌等)废水是对一环境污染最严重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废水中的重金属一般不能分解破坏,只能转移其存在位置和转变其物化形态。按照涉重废水中的含盐量分布,一般分为涉重高盐废水以及涉重低盐废水。
典型的涉重高盐废水包括有焚烧线烟气净化废碱液排水、RO膜浓缩液。对于危焚烧线烟气净化废碱液,经水质检测,其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为50000mg/L,成分中主要含有NaCl,Na2SO3,Na2SO4,还可能含有NaF,NaHCO3,Na2CO3等盐分。NaF在盐含量中占比1.3%,NaCL占比19.7%,Na2SO4占比79%,盐酸盐与碳酸氢盐处于饱和状态;水质化学需氧量COD为5000mg/L,总有机碳TOC为500mg/L。RO膜浓缩液中的氯离子浓度约为10000~50000mg/L之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为10000~15000mg/L左右。这类废水污染物成份复杂、水质波动较大、盐分及有机物浓度高、不能生化、硬度高、杂质较多。因此,为达到危废液中水回用零排放的目的,一般采用蒸发工艺作为该类废水处理的核心工艺,然而直接采用蒸发工艺,原水的过高的硬度和氟化物,将导致蒸发系统发生严重的结垢或结焦现象。
典型的涉重低盐废水包括废酸碱预处理废水、重金属废水预处理废水、填埋场渗滤液、车间仓库地坪冲洗水、车辆冲洗水和实验室排水等,该类废水污染物成份复杂、水质波动较大,有机物浓度较低,可生化,但生化性较差。常采用生化加RO膜系统工艺作为该类废水处理的核心工艺,但是由于该类废水的生化性较差,且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因此处理效果不佳。
因此如何进一步改进常规涉重废水的处理工艺及系统提高废水处理效率,达到废水零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的目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涉重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其对涉重高盐类废水进行多效蒸发处理之前,增设有软化除氟装置降低废水中的硬度及氟化物和砂滤装置去除废水中大量的悬浮物,胶体及大颗粒物质,对涉重低盐废水进行生化加RO膜系统工艺处理前增设有物化一体化装置以降低悬浮物对生化工艺的影响和水解酸化池以增大废水的可生化性,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涉重高盐废水直接蒸发容易产生严重的结垢或结焦现象以及涉重低盐生化性较差等技术问题,达到废水零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涉重废水深度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涉重高盐废水处理系统和涉重低盐废水处理系统,涉重高盐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涉重高盐水调节池、软化除氟装置、砂滤装置、三效蒸发器、回用水池以及急冷塔,所述涉重低盐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涉重低盐水调节池、物化一体化装置、水解酸化装置、A/O生化装置、MBR装置、中间调节池、RO装置以及回用水池,涉重高盐废水处理系统和涉重低盐废水处理系统共用所述回用水池和急冷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环科美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环科美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07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