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谱协同检测气相物质的系统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0849.6 | 申请日: | 202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9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孙恩呈;吴晓东;韩卓;张琼;贾龙江;王振法;袁新;李乾;王巧凤;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G01N21/3581;G01N21/3504;G01N21/71;G01N21/01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方圆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谱 协同 检测 物质 系统 设备 | ||
本发明属于气相物质在线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谱协同检测气相物质的系统设备。该光谱协同检测气相物质的系统设备结构简单、模块化、信息化集成度较高,可实现原位、快速、全面、连续的定性定量识别检测。一种光谱协同检测气相物质的系统设备,包括有:管道;光谱协同结构包括有高光谱组件、太赫兹时域光谱组件、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组件;高光谱组件中包括有高光谱成像仪、高光谱数据采集解析模块;太赫兹时域光谱组件中包括有太赫兹时域光谱发射极、太赫兹时域光谱接收极、太赫兹时域光谱数据采集解析模块;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组件中包括有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发射模块、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接收模块以及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数据采集解析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相物质在线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谱协同检测气相物质的系统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生产加工企业对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利用,使得智能工厂构建形成了一个包含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感知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业务使用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在内的技术框架,最终实现现代社会要求下的智能生产。
智慧工厂意味着工厂和企业之间有了更多的网络连接,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资源以及信息的共享,从而有效的提高生产制造各个环节的效率,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此外,计算及智能技术将会被越来越广泛的利用到生产流水线的各个环节,通过人工智能完成对于生产制造的优化、个性化等;最后,通过不断提高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特点,促使消费者出现观念的转变,增加消费者对于公司生产商品的购买欲,从本质上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增加企业的营业额。
具体的,要保证智慧工厂的生产运行,首先要从生产车间做起。生产车间的生产要求要满足上述第一阶段,要有充分实现产品互联以及信息共享模式;其次,要通过人工智能管理系统,对于车间的生产、产品的包装以及质量检测等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以及改进。通过对生产流水资源的合理分析进行再分配,使得资源能够最大化的利用。最后要将市场大数据进行收集以及规划分析,得到最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类型并对其进行增量以及质量改进。
其中,具体到气相物质(成品、半成品)的检测,根据其构成组分的不同,可细化分为针对无机物、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微生物含量的定性、定量检测。然而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检测方法大多只能实现针对某一特定组分的检测,例如:针对有机物的检测方法包括有气相、液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法、红外法等;而针对无机物的检测方法则包括有各类化学法、原子吸收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荧光法、催化极谱法、选择性离子电极、容量法、电位法、中子活化分析法等。此外,上述检测方法大多均存在有监测周期长、预处理过程复杂、存在二次污染物以及只能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等缺陷,不利于提高气相物质的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谱协同检测气相物质的系统设备,该光谱协同检测气相物质的系统设备结构简单、模块化、信息化集成度较高,可实现原位、快速、全面、连续的定性定量识别检测,并可为大数据、人工智能检测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谱协同检测气相物质的系统设备,包括有:
用于输送待检测气相物质的管道;
光谱协同结构;所述光谱协同结构中包括有高光谱组件、太赫兹时域光谱组件、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组件;高光谱组件、太赫兹时域光谱组件、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组件沿管道进气方向一侧至管道出气方向一侧方向顺次安装;
其中,高光谱组件中包括有高光谱成像仪、高光谱数据采集解析模块;太赫兹时域光谱组件中包括有太赫兹时域光谱发射极、太赫兹时域光谱接收极、太赫兹时域光谱数据采集解析模块;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组件中包括有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发射模块、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接收模块以及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数据采集解析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08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置换气体的氢气瓶
- 下一篇:用于支持电池的活动式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