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传染源隔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1083.3 | 申请日: | 202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30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符立梧;王仁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广州恒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A61L2/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裘晖 |
地址: | 51006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染源 隔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染源隔离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分布安装在装置本体内部的紫外线灯;装置本体由不透气材料制成,使用时装置本体的一部分位于清洁区内、另一部分位于污染区内;使用时装置位于清洁区的一端设有连通清洁区的进出口、装置位于污染区的一端设有连通污染区的进出口,污染区的进出口和清洁区的进出口可关闭或打开,但任何时候均不可处于同时打开状态。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使用,方便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隔离防护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传染源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具有强传染力,对于轻症状或早期病人,常容易传染给家人。因此,当发现需要隔离的传染源或疑似传染源如密切接触病人、早期有症状病人、较轻症状病人时,急需家用或局域性应用的隔离装置,能够在初期实现隔离,有效控制传染。
呼吸道传染病,其家庭集聚性明显,常常一家庭中一员发病,因无家用隔离设备/装置,其他家庭成员相继被感染。目前,市场上尚无家用应急的隔离传染源的装置产品。因此,亟需开发家用隔离传染源的装置,以期达到更好地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染源隔离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染源隔离方法,将含有传染源的污染区和不含传染源的清洁区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包括以下步骤:S1:在污染区和清洁区的交界处创建洁净屏障区,洁净屏障区将污染区和清洁区完全隔离开,洁净屏障区一端设有连通污染区的进出口,一端设有连通清洁区的进出口;初始状态下,清洁区的进出口和污染区的进出口关闭;S2:在洁净屏障区内设置紫外线灯进行持续消毒杀菌:当需要传递生活必需品时,清洁区的人员打开清洁区的进出口并进入洁净屏障区将生活必需品放置在洁净屏障区内,离开并关闭清洁区的进出口;然后污染区的人员打开污染区的进出口并进入洁净屏障区内取走生活必需品,离开并关闭污染区的进出口;当污染区的进出口关闭30分钟后,清洁区的进出口才可以再次打开。
作为一种优选,在步骤S2中,同时实时对洁净屏障区内的空气进行病源微生物或菌落检测;当洁净屏障区内的空气未检出病源微生物或检出的菌落数少于0.75cfu/φ90平皿(30分钟),或25个/m3时,空气质量合格(即为千级,千级为每立方尺空气中≥0.5μm的尘粒数,≤1000颗或每升空气中≤35颗。),可以打开清洁区的进出口。
作为一种优选,洁净屏障区与清洁区接触的一端通过设有过滤细菌、病毒过滤层流层的通气窗通风换气。
一种传染源隔离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分布安装在装置本体内部的紫外线灯;装置本体由不透气材料制成,使用时装置本体的一部分位于清洁区内、另一部分位于污染区内;使用时装置位于清洁区的一端设有连通清洁区的进出口、装置位于污染区的一端设有连通污染区的进出口,污染区的进出口和清洁区的进出口可关闭或打开,但任何时候均不可处于同时打开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使用时,装置本体包括一长方体空腔和位于长方体两端的外圆柱体空腔、内圆柱体空腔;内、外圆柱体空腔上均设有竖向的、供人进出的开口,内圆柱体空腔上的开口为第一开口,外圆柱体空腔上的两个相对的开口分别为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内圆柱体空腔可相对于外圆柱体空腔转动,内圆柱体空腔和外圆柱体空腔上分别设有磁性介质,并通过适位磁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内圆柱体空腔与外圆柱体空腔同轴心设置;内外圆柱体空腔上的每个开口占圆柱体侧面积的1/5-1/4。
作为一种优选,装置本体由封闭式可折叠防水、密闭布罩和内置可拆卸管型支撑骨架构成,装置的两端设有进出口;使用时装置本体为长方体空腔结构,其中长方体空腔一端的进出口位于清洁区内、另一端的进出口位于污染区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广州恒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广州恒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10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安装和插拔在传统直视喉镜上的摄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具预热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