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6458.5 | 申请日: | 2020-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12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毛兴;陶水东;杨子力;王路军;朱良;唐志宇;陆大雄;崔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B65H75/44 | 分类号: | B65H75/44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 |
地址: | 655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缆回收装置,包括支撑体、转轴、回收辊、从动轮、过渡轮组件、主动轮组件、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主动轮组件设有手轮杆,通过手轮杆转动,主动轮组件通过第二传动链向过渡轮组件传输动力,渡轮组件接收动力的同时,渡轮组件通过第一传动链将动力传输至从动轮,从动轮即可带动转轴及套装在转轴上的回收辊在支撑体上转动,对电缆进行回收。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将电缆卷绕呈团进行回收,减轻检修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电缆回收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缆已成为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条件,在一些偏僻、特殊的地方施工时,较近的范围内可能没有供电设施,这时就需要利用电缆较远距离的进行供电,为工程施工提供条件;电缆一般都缠绕在缠线轮上,需要时拉出电缆进行接电;供电结束时,需要将电缆回收。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人工将电缆卷绕呈团进行回收的,其劳动强度大,且电缆回收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在电缆施工时,需通过人工将电缆卷绕呈团进行回收,导致检修人员劳动强度打,且电缆回收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提供一种电缆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缆回收装置,包括支撑体、转轴、回收辊、从动轮、过渡轮组件、主动轮组件、第一传动链和第二传动链;所述支撑体是由基座和形状相同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共同围成的槽体,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竖直平行的固定于基座的上表面;所述转轴设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其一端与第一侧板的中心处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板的中心处转动连接,转轴从第一侧板向第二侧板方向上依次固定套装回收辊和从动轮;所述过渡轮组件由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连接轴构成,第一齿轮固定于第二齿轮的中心处,第二齿轮通过轴承套装在连接轴上,连接轴固定设于第一侧板上,第二齿轮通过第一传动链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组件由主动齿轮、手轮杆和支架构成,主动齿轮通过转动杆可转动的设于支架上,主动齿轮通过第二传动链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手轮杆可转动的设于主动齿轮的壁面上。
该电缆回收装置还设有保护盖,保护盖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侧板上,盖合过渡轮组件、第一传动链和从动轮;保护盖上设有可露出第一齿轮的开口。
所述回收辊上设有用于固定电缆的电缆锚固件。
所述支撑体的基座上设有用于收纳第二传动链的容纳腔。
该电缆回收装置还设有铰接架和连接杆,铰接架一端通过连接杆可转动与支架连接,另一端设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与第一侧板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体的基座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可抵接于主动轮组件的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将电缆卷绕呈团进行回收,减轻检修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电缆回收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动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渡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动轮组件收纳于支撑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供电局,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64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科钢板折弯器
- 下一篇:一种精馏釜用下料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