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腹腔镜下肿瘤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7507.7 | 申请日: | 2020-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9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岩;张可心;赵婧霓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90/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张铁兰 |
地址: | 121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腹腔镜 肿瘤 固定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镜下肿瘤固定器,包括总导管、分支导管、吸盘和连接头,总导管通过连接头与分支导管连通,分支导管与连接头可拆卸连接,分支导管至少设置有一个,分支导管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吸附肿瘤的吸盘,总导管用于与负压泵连接。本实用新型模仿章鱼吸盘的生物特性,应用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用来固定或提拉肿瘤,人工形成肿瘤悬吊,人工增大肿瘤与周围肾组织之间的张力,为手术提供稳定的视野同时不会影响术者操作,选择性宽泛;加快了肿瘤切除缝合的速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直接以器械提拉肾脏或肿瘤造成的出血或种植转移以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的发生,费用更容易被大多数患者接受,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腹腔镜下肿瘤固定器。
背景技术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较10年前上升了2-3%。据相关文献报道,全球每年约有209000例肾癌新增病例和102000肾癌死亡病例。肾癌恶性倾向较高,25-3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晚期,而无转移肾癌患者也有30-40%发生了手术治疗后远处转移,因此,肾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大挑战性。肾癌的诊疗经历了长期摸索和演变,1969年,Robson率先提出肾癌的分期和根治术标准,到了20世纪70年代,肾癌开始进入规范化治疗,80年代国际抗癌联盟(UICC)提出TNM分期,逐步应用于临床之中,90年代末,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修订了TNM分期和肿瘤分期标准,期间,肾癌的其他术式也逐渐在临床中得到推广。肾部分切除术近年来逐步成为治疗T1期肾癌的推荐术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技术的提高,患者对治疗的微创性要求越来越高,腹腔镜逐步成为临床中外科手术的主流术式,单发、直径4cm外凸型肿瘤是多数医师选择的肾部分切除术的指征。多项研究表明,腹腔镜部分切除术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相比,在预后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但具有保留肾功能储备、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随着手术器械以及术者技能的不断进步,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也逐步应用于一些体积较大的肿瘤或肾门部肿瘤等复杂情况。
现今腹腔镜设备先进,清晰度高,术者操作熟练,且开展了3D腹腔镜技术,改善了普通腹腔镜的二维成像,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手术时间。由于腹腔镜以腔内手术为主,内容体现于外接显示器,术者手持腔镜器械于患者体外进行操作,难度较大,要求术者对解剖结构以及病灶性质的充分掌握。受重力作用,术中游离开的肾周组织往往会自然垂落,影响手术视野以及术者操作,而若术者直接以器械提拉肾脏或肿瘤,则有几率造成肾脏破裂出血影响术野清晰度或造成肿瘤破裂导致种植转移。
目前通常术者选择单手持器械提拉肾周组织暴露视野,另一只手进行游离以及切除操作,极为不便。同时术后病理切缘阳性同样是当前临床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可以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避免切缘阳性的发生,但这一问题仍不可忽视。而经过多年手术经验证实,如何减少术后病理切缘阳性,其临床意义要远大于肿瘤切除术后的确切缝合问题。如何设计一种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腹腔镜下肿瘤固定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操作的精准性提高,减少肿瘤切除及热缺血的时间,加快缝合速度、减少术中出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腹腔镜下肿瘤固定器,包括总导管、分支导管、吸盘和连接头,所述总导管通过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分支导管连通,所述分支导管与所述连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分支导管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分支导管的末端设置有所述吸盘,所述吸盘用于吸附肿瘤,所述总导管用于与负压泵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支导管包括波纹管和支撑管,所述波纹管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吸盘,所述波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波纹管与所述支撑管之间、所述支撑管与所述连接头之间均为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75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