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8501.1 | 申请日: | 2020-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97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洪燕婉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E03F3/02;E03F3/04;C02F9/0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徐家升 |
地址: | 351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填埋场 雨水 涵洞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包括垃圾填埋场和围堤,所述垃圾填埋场的内侧设有多个渗水井,所述渗水井位于地面上,且渗水井与位于地下的排水管网连通,所述排水管网将水排至围堤另一侧的曝气池中。该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将渗水井均匀分布且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是的堆埋的垃圾通过第一渗透层及井壁进入流道,在汇入排水管网中,加速水的排出,而设置检修井盖是在排水管网出现故障及堵塞时能够及时排查,砖混结构的井壁结构强度足够,且砖块之间的缝隙便于水的流动,最外层的第一渗透层对井壁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同时对水中的较大杂质进行初步过滤,避免排水管网堵塞,保证排水管网的稳定排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涵洞领域,尤其是一种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
背景技术
垃圾填埋场是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的一种垃圾集中堆放地,通常使用围堤或山谷地形作为填埋库,垃圾从库底往上逐渐填埋,同时库底布置渗滤排水系统,用于排放垃圾渗滤液。在运行初期,垃圾填埋层较薄,雨水也可以下渗排放,但随着垃圾的填埋厚度增加,雨水下渗速度减慢,若遇到短时强降水,降水量大于雨水下渗速度,则会导致雨水汇集在垃圾场内,对围堤安全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包括垃圾填埋场和围堤,所述垃圾填埋场的内侧设有多个渗水井,所述渗水井位于地面上,且渗水井与位于地下的排水管网连通,所述排水管网将水排至围堤另一侧的曝气池中,所述曝气池与外部的污水处理系统连通,所述围堤靠近垃圾填埋场的一侧设有排水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通过将所述渗水井包括顶端的检修井盖、流道、砖混结构的井壁和位于井壁外侧的第一渗透层,所述井壁成锥形结构,且构成井壁之间的砖块间隙配合,设置检修井盖是在排水管网出现故障及堵塞时能够及时排查,流道便于水流排至排水管网中,砖混结构的井壁结构强度足够,成本低,且耐腐蚀,砖块之间的缝隙便于水的流动,最外层的第一渗透层对井壁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同时对水中的较大杂质进行初步过滤,避免排水管网堵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通过将所述排水管网包括将各个流道连通的汇流管、位于流道正下方的沉积井、将水排至曝气池中的排水管,所述沉积井的深度小于渗水井的高度,汇流管将渗水井连接成一体,沉积井用于再次对水中较大杂质的沉积,而排水管用于将垃圾填埋场渗出的水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通过将所述排水管网的出水口位于曝气池的侧壁中部,所述曝气池的底部设有底层基质,曝气池用于对排出的水进行曝气处理,并且通过池底的底层基质加速水中有机物及有害物质的分解,为污水处理做好准备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通过将所述排水结构包括第二渗透层,所述第二渗透层位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渗透层的内侧设有混凝土支撑层,且混凝土支撑层上均匀设有排水槽,为避免水对围堤的渗透腐蚀,进而影响围堤的安全性,故在围堤靠近垃圾填埋场的一侧设置第二渗透层,而倾斜设置可以增加表面积,提高渗透速度,内侧通过混凝土支撑层加固,混凝土支撑层上设有排水槽用于水流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垃圾填埋场雨水涵洞通过将所述围堤靠近垃圾填埋场的一侧的堤壁为竖直,且围堤为钢筋混领土结构,所述围堤靠近垃圾填埋场的一侧的堤壁上涂有防水层,围堤靠近垃圾填埋场的一侧的堤壁与第二渗透层之间构成一个排水空腔,为避免钢筋混领土结构的围堤长期受到水的侵蚀,故在围堤靠近垃圾填埋场的一侧的堤壁上涂防水层,提高围堤的防水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渗水井成整列分布,且渗水井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排水管网向围堤倾斜,渗水井均匀分布且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可以保证垃圾填埋场的水均匀排出,而排水管网向围堤倾斜有助于将水排出垃圾填埋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学院,未经莆田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85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面开启式瓶盖
- 下一篇:一种城市道路用疏水绿化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