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口罩折叠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71716.9 | 申请日: | 2020-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61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卢驹;姚赞彬;沈炳贤;许佳荣;蔡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郑裕涵 |
地址: | 516057 广东省惠州市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罩 折叠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口罩折叠机构,其包括压痕组件及折叠组件;折叠组件设置于压痕组件的出料端;压痕组件包括第一压痕辊及第二压痕辊,第一压痕辊与第二压痕辊相对设置,布料由第一压痕辊与第二压痕辊之间经过时,第一压痕辊与第二压痕辊对布料进行压痕处理;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折叠件及第二折叠件;第一折叠件与第二折叠件对压痕处理后的布料进行折叠。本实用新型的口罩折叠机构结构简单,通过第一折叠件与第二折叠件对压痕处理后的布料进行折叠,有效避免传送过程中折痕处发生松动产生偏差,减小口罩表面出现折痕歪扭的可能性,同时避免出现叠合错误的情况,保证产品生产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口罩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口罩多为矩形,在口罩的中间处设置有褶皱,以便在佩戴口罩时,褶皱处舒展开,使口罩呈现弧形面,便于贴合佩戴者的面部轮廓,现有的口罩布料折叠后向后传送过程中,折叠处易发生松动,与原来的折痕处发生偏差,出现口罩表面折痕歪扭的情况;或者出现叠合错误的情况,比如布料都往一个方向折叠,但是,有个别会折叠至相反方向,使得产品不符合生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口罩折叠机构,其包括:压痕组件及折叠组件;折叠组件设置于压痕组件的出料端;压痕组件包括第一压痕辊及第二压痕辊,第一压痕辊与第二压痕辊相对设置,布料由第一压痕辊与第二压痕辊之间经过时,第一压痕辊与第二压痕辊对布料进行压痕处理;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折叠件及第二折叠件;第一折叠件与第二折叠件对压痕处理后的布料进行折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压痕辊具有第一凸起部,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凸起部之间形成第一凹陷部;第二压痕辊具有第二凸起部,每两个相邻的第二凸起部之间形成第二凹陷部;第一凸起部对应第二凹陷部;第一凹陷部对应第二凸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均为锥台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压痕组件还包括压痕辊调节件;压痕辊调节件连接第一压痕辊或第二压痕辊二者中的一者或二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折叠件包括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件包括第二折叠板;第一折叠板与第二折叠板交替错位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折叠件与第二折叠件均包括折叠板调节件;折叠板调节件连接第一折叠板与第二折叠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折叠板的长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第二折叠板的长度由下至上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口罩折叠机构还包括出料组件;出料组件面向折叠组件的出料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出料组件包括出料安装座、第一出料辊及第二出料辊;第一出料辊与第二出料辊平行设置于安装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出料辊与第二出料辊不在同一水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口罩折叠机构结构简单,通过第一折叠件与第二折叠件对压痕处理后的布料进行折叠,有效避免传送过程中折痕处发生松动产生偏差,减小口罩表面出现折痕歪扭的可能性,同时避免出现叠合错误的情况,保证产品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口罩折叠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口罩折叠机构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717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口罩主体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五金板板材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