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上引水渠双侧壁混凝土同时浇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74187.8 | 申请日: | 2020-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13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郭慧慧;王永亮;汪红卫;廖明生;宋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5/02 | 分类号: | E02B5/02;E02D15/02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刘晶晶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上 引水 侧壁 混凝土 同时 浇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上引水渠双侧壁混凝土同时浇筑装置,它的特点是,它包括呈长方体状且无顶面及底面的箱体和设置在箱体下方的移动装置;所述箱体内侧的前后两面的中部活动安装设置有滚轴;所述滚轴的左右两侧分别斜向下焊接设置有混凝土分流片,其一端部连接有分流片控制摇柄。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设计新颖,其采用市面以及施工现场常见的五金材料和零配件制作安装,结构简单,模块化设计,非常有利于进行批量生产和推广使用,可单人操作,既可有效减少作业用工,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还完成了双侧壁混凝土的一次性浇筑,同时,有效降低了混凝土的损耗,一举多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地上引水渠双侧壁混凝土同时浇筑装置,是一种地上引水渠双侧壁混凝土同时浇筑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大量市政配套工程不断涌现,在该类工程中,一种坐落于地表之上并采用混凝土双侧壁设计的引水渠被大量应用于郊区、农村地区。但是,传统的施工工艺是采用混凝土运输车加设溜槽的方式对双侧壁混凝土进行依次浇筑,不仅效率低下、需要多人协同操作,还会造成混凝土的超定额浪费。因此,亟需一种地上引水渠双侧壁混凝土同时浇筑辅助装置来解决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地上引水渠双侧壁混凝土同时浇筑装置,其采用市面以及施工现场常见的五金材料和零配件制作安装,结构简单,模块化设计,非常有利于进行批量生产和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上引水渠双侧壁混凝土同时浇筑装置,它的特点是,它包括呈长方体状且无顶面及底面的箱体和设置在箱体下方的移动装置;所述箱体内侧的前后两面的中部活动安装设置有滚轴;所述滚轴的左右两侧分别斜向下焊接设置有混凝土分流片,其一端部连接有分流片控制摇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条形滚轮支架,该条形滚轮支架的前后侧的两端均分别对称设置有条形滚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轴左右两侧的混凝土分流片呈100°~110°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的前后面外侧分别设置有移动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轴低于箱体顶部5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和混凝土分流片均由3mm厚钢板围焊而成;所述分流片控制摇柄由Ф20螺纹钢焊接而成呈Z形手摇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把手是由Ф16螺纹钢筋弯制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条形滚轮支架由Ф20螺纹钢弯制并焊接而成,所述条形滚轮是将两个规格为20×47×14mm的轴承分别焊接在一根长度350mm的3×Ф48mm镀锌钢管两端制成,所述条形滚轮通过轴承与条形滚轮支架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地上引水渠双侧壁混凝土同时浇筑装置,其结构简单,其制作及使用都非常简便,所用材料皆为施工现场常用材料,可单人操作,既可有效减少作业用工,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还完成了双侧壁混凝土的一次性浇筑,同时,有效降低了混凝土的损耗,一举多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上引水渠双侧壁混凝土同时浇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箱体 2、滚轴 3、混凝土分流片 4、分流片控制摇柄 5、移动把手 6、条形滚轮支架 7、条形滚轮 8、引水渠侧壁模板 9、移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741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