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用高温氧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75331.X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14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戈宪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市云泰石化产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6 | 分类号: | C02F11/06 |
代理公司: | 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 23208 | 代理人: | 朱士文;杨晓梅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油 污泥 处理 高温 氧化 |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用高温氧化炉,涉及含油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是由炉体和点火器构成,所述的炉体的底部设有点火器,炉体内部设有催化剂填料层和蓄热层,催化剂填料层位于蓄热层的下方,蓄热层的内部设有原料气管道,原料气管道的输出端与炉体的内部相连通,炉体的顶部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与炉体的内部管路连接。本实用新型其点火器和燃烧部分均设置于炉体的底部,进一步增强了其热量收集效果,同时将原料气管道设置于蓄热层内,为原料气进行预热处理,这样能进一步提高氧化效率;而且热气的出口端部分引回炉体,保证炉体温度,同时进行部分外输至干化和裂解设备进行再次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含油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用高温氧化炉。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这些含油污泥对于周边土壤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根据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必须进行驱油处理,才能进行排放,因此对含油污泥的处理也是石油开采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含油污泥处理是经干化和裂解后,将不凝气进行高温氧化,并将其产生的热能输送至干化和裂解设备进行再次利用。现有的高温氧化炉多为顶部点火燃烧,而热气均为由下而上移动,因此会影响热量的收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用高温氧化炉。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用高温氧化炉,是由炉体和点火器构成,所述的炉体的底部设有点火器,炉体内部设有催化剂填料层和蓄热层,催化剂填料层位于蓄热层的下方,蓄热层的内部设有原料气管道,原料气管道的输出端与炉体的内部相连通,炉体的顶部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与炉体的内部管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热层内部的原料气管道为曲线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原料气管道的输出端与炉体的底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气口与炉体的底部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气口与换热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用高温氧化炉,其点火器和燃烧部分均设置于炉体的底部,进一步增强了其热量收集效果,利用现有设备将火器和燃烧部分均设置于炉体的底部与设置于炉体顶部相比,其热量收集效率增加5%,而对于大容量氧化炉,其可利用的热量更加可观;同时将原料气管道设置于蓄热层内,为原料气进行预热处理,这样能进一步提高氧化效率;而且热气的出口端部分引回炉体,保证炉体温度,同时进行部分外输至干化和裂解设备进行再次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炉体1、点火器2、催化剂填料层3、蓄热层4、原料气管道5、出气口6、换热管7、三通阀8、气动阀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用高温氧化炉,是由炉体1和点火器2构成,所述的炉体1的底部设有点火器2,由于热气均为由下而上移动,因此进一步增强了其热量收集效果;炉体1内部设有催化剂填料层3和蓄热层4,催化剂填料层3位于蓄热层4的下方,催化剂填料层3用于提高氧化速度,其使用的填料需要根据不凝气成分进行选择,其均为市售产品,只要能够达到催化效果的填料均可使用;蓄热层4用于将热量,蓄热层4内的蓄热物料可根据不凝气的氧化成分进行选择,只要不会对不凝气的氧化产物不发生化学反应,同时蓄热能力能够满足干化、裂解等其他设备再次利用的市售产品,均可选择;蓄热层4的内部设有原料气管道5,用于为原料气管道5预热,原料气管道5为曲线分布这样能够延长原料气管道5的加热路程,提高预热效果;原料气管道5的输出端与炉体1的底部相连通,其与点火器的位置相对应;炉体1的顶部设有出气口6,出气口6与炉体1的底部管路连接,用于维持炉体1内部的温度;所述出气口6与换热管7相连通,换热管7可连接干化、裂解等设备,用于将热量外输进行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市云泰石化产品有限公司,未经大庆市云泰石化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753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