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稳定剂车间循环降温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75856.3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56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谭学政;蒋建林;潘学良;冯国良;魏先刚;张佃群;庞松强;魏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三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尹春雷 |
地址: | 262600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剂 车间 循环 降温 水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稳定剂车间循环降温水系统,涉及水循环系统技术领域,包括蓄水池、稳定剂车间用水系统以及氯化聚乙烯车间用水系统,蓄水池内安装有潜水泵,潜水泵通过第一进水管连接至稳定剂车间用水系统的进水端,稳定剂车间用水系统的出水端通过第一排水管连接至蓄水池,第一排水管上连接有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连接至氯化聚乙烯车间用水系统的进水端,第一进水管、第一排水管以及第二进水管上均安装有阀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稳定剂车间水冷处理后的热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将稳定剂车间水冷处理后的热量有效的利用在氯化聚乙烯的水洗工艺中,即提高了水洗质量,又实现了节能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循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稳定剂车间循环降温水系统。
背景技术
稳定剂生产车间需要水冷降温处理,需要从蓄水池中引入冷水,冷水经过热交换后吸收热量在回流到蓄水池内,使得该部分热量不能被有效的利用起来,导致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剂车间循环降温水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稳定剂车间水冷处理后的热量不能有效利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稳定剂车间循环降温水系统,包括蓄水池、稳定剂车间用水系统以及氯化聚乙烯车间用水系统,蓄水池内安装有潜水泵,潜水泵通过第一进水管连接至稳定剂车间用水系统的进水端,稳定剂车间用水系统的出水端通过第一排水管连接至蓄水池,第一排水管上连接有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连接至氯化聚乙烯车间用水系统的进水端,第一进水管、第一排水管以及第二进水管上均安装有阀门。
其中,氯化聚乙烯车间用水系统的出水端通过第二排水管连接至废水池,废水池顶部通过第三排水管连接至蓄水池,废水池通过进液管连接有中和剂储罐,第三排水管与进液管均安装有水泵。
其中,废水池的底部设有安装有阀门的排污口。
其中,第三排水管上串接有过滤装置。
其中,蓄水池顶部通过第三进水管连接供水源,第三进水管上安装有电磁阀,蓄水池内安装有电子液位计,电子液位计与电磁阀电连接于同一控制系统。
其中,第二进水管上安装有调速阀。
其中,第一进水管上安装有压力表与热电偶温度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稳定剂车间循环降温水系统包括蓄水池、稳定剂车间用水系统以及氯化聚乙烯车间用水系统,蓄水池内安装有潜水泵,潜水泵通过第一进水管连接至稳定剂车间用水系统的进水端,稳定剂车间用水系统的出水端通过第一排水管连接至蓄水池,第一排水管上连接有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连接至氯化聚乙烯车间用水系统的进水端,第一进水管、第一排水管以及第二进水管上均安装有阀门。蓄水池输送的水吸收稳定剂生产中的热量后,一部分水回流至蓄水池内,另一部分水进入到氯化聚乙烯车间用水系统,用于水洗氯化聚乙烯,从而将稳定剂车间中多于的热量用于氯化聚乙烯的水洗中,从而有效提高了水洗效果,降低了能源的浪费。
由于氯化聚乙烯车间用水系统的出水端通过第二排水管连接至废水池,废水池顶部通过第三排水管连接至蓄水池,废水池通过进液管连接有中和剂储罐,第三排水管与进液管均安装有水泵,由于废液呈酸性,废水排放至废水池中后,进液管上的水泵将中和剂储罐中的碱液抽入至废水池中进行中和反应,并且静置沉淀,沉淀后的上层水经由第三排水管的水泵抽回至蓄水池中,实现水的回收利用。
由于废水池的底部设有安装有阀门的排污口,可有效排空废水池中的下层沉积物,方便废水池的清理。
由于第三排水管上串接有过滤装置,实现回流至蓄水池中的水的杂质过滤,提高水的重复利用性,降低回流水对蓄水池的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三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三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758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